六出祁山是诸葛亮的杰作还是败笔?小乔救诸葛亮的原因是怎样的?

历史上,诸葛亮是五次北伐,而小说中,是六出祁山。我们就事论事,就讨论六出祁山吧。
我认为,六出祁山是蜀汉的败笔,但是却是诸葛亮的无奈之举。大凡战争,特别是两国之间的战争,作为挑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5-18 03:54:33

历史上,诸葛亮是五次北伐,而小说中,是六出祁山。我们就事论事,就讨论六出祁山吧。

我认为,六出祁山是蜀汉的败笔,但是却是诸葛亮的无奈之举。大凡战争,特别是两国之间的战争,作为挑起战争的一方,一定要有相对优势的实力,要有较大取胜的把握,哪怕没有九成的把握,至少得有个六七成才成。

但看当时的国力,经伐吴失败,蜀汉元气大伤,将星凋零,而且连年征战,民生凋敝,国库钱粮不足。别说跟曹魏比,就是跟孙吴比,也略逊一筹。最合适的战略就是暂时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绝不能妄动干戈。

但事实上,诸葛亮却主动挑起战争,劳师动众,耗费钱粮,六次均无功而发。除了第一次有点样子,之后一次比一次儿戏,有几次都因为粮草不济。可诸葛亮外号“卧龙”,虽然是长于政务,短于军事,但难道不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基本道理?为何总在同一个坑里跌倒?难道不知道这样于蜀国国力不益?

后人史学家云,“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但我认为,这里面另有玄机。

刘备死后,后主刘禅即位,年龄尚幼。作为刘备时期的功臣,有的凋零,有的老去,另一辅政大臣李严又被诸葛亮排挤罢免,只剩他一人独大的局面。自古功高震主者,要么取而代之,要么人头落地,诸葛亮明白这个道理,但显然他并不想取而代之,但如何能免得被猜忌后难以自保?

只有一条路,掌握军权,但自古权臣掌握军权者众,但一旦出其不意,无不束手就擒,因为身在皇帝身边,离权力太近,一个意外,一队士兵,几个好汉,即可擒住。汉末这样的把戏数不胜数,董卓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晋献公时,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内而亡,这个道理诸葛亮自然懂,所以他不断发动北伐,一面加固自身权力,一面借口远离京畿纷争,可谓高超的保身之法。

比如,《亮剑》里李云龙和丁伟下场凄惨,而孔捷为何没有受到冲击?盖因领兵在外屯兵中苏边境而已。

古有将领拥兵自重,如今诸葛亮拥兵自保,可谓不得已的法子。

至于小乔救诸葛亮?

这是正史中没有的,应是杜撰的情节。古时候还是很封建的,一个嫁了人的女子出来抛头露面,去救一个不相干的男人,那是基本没有可能的。

但如果你问,一定有这么回事的话,我也就顺便推理一番。诸葛三兄弟随叔父来到江东,三人天资纵横,在江东负有盛名,都是年轻才俊,是有名的官二代。

大乔和小乔的父亲是乔玄,在江东很有名气,而二乔也是江东有名的美女,国色天香,倾国倾城,时人无不一睹为快。后来大乔嫁给孙策,诸葛瑾也在东吴做官。一个主公,一个臣子,估计不少走动,难保小乔去姐夫家走亲戚串门时恰好遇到过跟随哥哥与江东子弟来往的诸葛亮。两人相差两岁,年龄相仿,少年儿女一见倾心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但婚姻得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周瑜当时身居高位,名满江东,显然比还是白衣的诸葛亮强多了,让哪个父母选都会选周瑜,但说不准小乔心里忘不了诸葛亮友谊的小船,待知道他有危险时出手搭救一下,也是有可能的。

扯远了。打住!

再扯一点,当时大战在即,孙刘联盟已经确立,这节点是不可能杀联盟的使者自乱阵脚的,何况还有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面子,哪怕囚禁起来,也不会妄动干戈。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