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东厂和西厂谁的权利大?

明朝是个盛产特务的时代。特务机构一度达到封建历史的巅峰,有明朝300多年,特务机构层出不穷,其中最出名的有四大特务机构。四大特务机构中,最令人熟知的是东厂和锦衣卫,这些都是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6 09:24:55

明朝是个盛产特务的时代。特务机构一度达到封建历史的巅峰,有明朝300多年,特务机构层出不穷,其中最出名的有四大特务机构。四大特务机构中,最令人熟知的是东厂和锦衣卫,这些都是武侠和影视剧的“老熟客”。另外两家是“西厂和内行厂”可就不怎么出名了,主要与它们两家存在的时间不长有关,可是西厂和内行厂最辉煌的时候,又是东厂和锦衣卫所无法比拟的。

锦衣卫存在时间最长的机构

锦衣卫是明朝最先成立的特务机构,从太祖朱元璋的时代便已经成立。锦衣卫的长官是锦衣卫指挥使,毫无疑问必定是皇帝的亲信近侍来承担。官职通常情况下,属于武职三品。锦衣卫的出现与朱元璋的性格关系很大,因为朱元璋为人生性猜疑,为了更够控制整个朝廷,进一步强化皇权的至高无上,同时朱元璋为了能够时刻掌管大臣的个人行踪,防止有人暗地里说一些败坏朝廷的话,才决定设立锦衣卫。比如洪武初年,有个不知死活的大臣随口发了句牢骚抱怨朝廷,没想到很快就被锦衣卫获悉并上报给朱元璋,一顿杖刑自然不在话下。

影响最大的东厂

东厂是影响最大的特务机构,又称东缉事厂。它是永乐皇帝朱棣创办,由于朱棣是谋权篡位,所以不信任朝中的大臣,改用太监任职东厂的统领。一朝天子一朝臣,此时的东厂权力远远盖过锦衣卫,而且权限更加宽广,不单单是监察百官,更是可以随便捉拿“不听话”的刁民。朱棣万万没有想到,东厂的建立虽然满足自己权力的欲望,恰恰也给明朝的宦官论证埋下祸根。朱棣之所以信任宦官,主要是自己叛变的过程中,太监左拥右护地效力。

因“狐妖”案创立的西厂

好像明朝的皇帝都遗传老朱家的猜忌基因。总觉得有人要害自己,所以到成化皇帝明宪宗时,成化皇帝又成立一个太监机构,叫做西厂。西厂和东厂一模一样,都是由太监来管事,第一位西厂厂公是大名鼎鼎的太监汪直,此后还有王振、刘瑾、魏忠贤有头有脸的太监相继“粉墨登场”。西厂的力量都是由锦衣卫中挑选而来,可是西厂的人数是东厂的2倍还多,权力更是远远大于东厂和锦衣卫。要不《龙门飞甲》中,羽化田说“你们东厂管不了的,我要管,你们东厂管得了的,我也要管”。

足以见得,西厂此时是成化皇帝最信赖的皇宫机构。起初,为了创办西厂与“狐妖”案有着直接关系。“狐妖案”爆发后,虽然朝廷很快地将刺杀明宪宗的刺客捉拿归案,可是给天生缺少安全感的成化皇帝带来深深地恐惧,成化皇帝觉得老祖宗太祖朱元璋的做法十分正确,所以尽其所能地扶持西厂。哪成想,西厂原本是为皇帝提供民间情报的机构,却被汪直等人利用成为敛财的工具,搞得朝廷乌烟瘴气。朝廷的有识之士实在看不下,便要弹劾西厂,明宪宗为了安抚群臣,只好将西厂撤销。

无所不能的内行厂

好像明朝的皇帝爱搞“厂子”,如此明目繁多的厂子,还觉得不够。所以,正德皇帝又要搞出个内行厂,交给太监刘瑾管理。原本已经有3个特务机构,人员和开支已经够庞大,如今又搞出个内行厂,实在有点意思。

内行厂的创办起因是太监们的内讧。大太监刘瑾因为野心勃勃,一心想要纵览后宫,可是与东厂和西厂的两位上司有间隙,为了彰显自己的能力,刘瑾隔三差五向正德皇帝吹耳边风,最后还真得到正德皇帝的批准,经过刘瑾的精心管理,内行厂一跃成为最大的特务机构。好景不长,正德五年时大太监刘瑾应声倒地,内行厂也随之树倒猢狲散,成为明朝历史上时间最短的特务机构。

所以,综合来看锦衣卫虽然权力最小,可是存在时间最长,都是由正常的男性担任,行为做事还能有一定的底线。像后来的东厂、西厂、内行厂虽然崛起的很快,权力也很大,可是倒台的速度也很快。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