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个盛产特务的时代。特务机构一度达到封建历史的巅峰,有明朝300多年,特务机构层出不穷,其中最出名的有四大特务机构。四大特务机构中,最令人熟知的是东厂和锦衣卫,这些都是
东厂的发明者是明成祖朱棣。他发动“靖难之役”夺了侄儿的皇位,自己的精神也一直处于高度的紧张当中。
他认为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总是不太方便。再一个在南京也有点不安全。于是他决定迁都北京,并建立一个内廷机构,有宦官领掌的侦缉机构。由于地址位于东安门北侧(王府井大街北部东厂胡同),因此被命名东厂。
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开始,东厂只负责侦缉逮捕,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到犯人要交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
到后来,东厂有了自己的监狱。东厂的首领是掌监太监,仅次于司礼掌印太监。由于东厂太监与皇帝关系亲密,所以东厂比锦衣卫权势大多了,锦衣卫的头目见了东厂的大太监都是要磕头的。
西厂在明朝历史上只是短期的存在过。明宪宗时,京城出现“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又有妖道李子龙用旁门左道蛊惑人心,甚至网罗很多太监图谋不轨。宪宗就命身边的小太监汪直到宫外打听消息。这小太监为了显示自己,捕风捉影搞了很多“秘密”信息,宪宗大喜,于是成立新的机构——西厂,任命汪直统领。
本来西厂只是探听消息,但是汪直为了升官发财,拼命地购置大案要案。西厂在全国都有了侦缉网络,一旦怀疑谁,马上逮捕。老百姓也不敢乱说一句话。
西厂成立几个月后被撤销机构。可是宪宗没有安全感,于是有恢复西厂,不久,汪直在权利角逐中失败,被调出京城之后去世,西厂也随之解散了。
到了明孝宗的孙子明武宗继位时,大太监刘瑾掌权了,宦官势力又开始兴盛,西厂恢复,有太监谷大用领导。
这时,东厂和西厂都会刘瑾掌握,可是东西两厂不是互相合作,而是互相拆台,为了改变局面,刘瑾又成立一个叫“内行厂”的特务机构,有他亲自领导,职能包括东西两厂,侦缉甚至包括东西两厂。一时间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整个明朝天下全成了特务在世间游走了。
五年后,刘瑾倒台,武宗下令撤了西厂和内行厂。西厂作为一个临时的机构,存在的时间没有东厂长。但在权势上,西厂的权力比东厂包括锦衣卫都要大的多。特务机构,这也是明朝宦官专权的一个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