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称商朝?沿用的是史家称习惯名称,其实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现代史学家研究证明,商朝的名称是不准确的,准确的称法是殷朝。
商的始祖契是帝喾的儿子,曾经辅佐大禹治水有
看到这个题目,称商朝?沿用的是史家称习惯名称,其实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现代史学家研究证明,商朝的名称是不准确的,准确的称法是殷朝。
商的始祖契是帝喾的儿子,曾经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官至司徒,封于商,赐姓子。商的地盘大约在今天河南的东部,也就是在当时夏的东面。契传十四世至汤。在伐汤的前夕,汤说:“吾甚武,号曰武王。”所以史称汤武。
(殷商版图)
夏与商是两支平行发展的文化,夏的中心在河南中西部,商在河南的东部,他们政治上的关系是,夏王是天下共主,商是夏的诸侯之一。
夏朝末年,相传,夏桀非常残暴,百姓已不堪忍受。“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兴起于东方的商族则有较大发展,并逐渐强盛起来。汤便着手建立新的王朝,其采取了两方面的策略:一是注意取得国内的拥护和支持。“汤以宽治民,而除去邪”,“夙兴夜寐,以致职明。轻赋薄敛,以宽民氓。布德施惠,以振穷困。吊死问疾,以养孤孀。百姓亲附,政令流行”。成汤的勤政薄敛体恤民情等举措,对笼络人心,巩固统治,积蓄灭夏力量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他的行为不仅得到本族人的拥护,也使得夏人及其他方国人民十分向往。因此,也就有了“汤修德,诸侯皆归商”的局面。在商汤的领导下已积蓄了灭夏的实力。
(安阳殷墟博物苑)
二是用伊尹的计策,离间夏桀与其同盟者九夷族的关系,使力量对比渐渐转向于己有利,夏王朝实际上已渐渐处于孤立地位。据《说苑·权谋篇》记载:“汤欲伐桀,伊尹曰:请阻乏贡职以观其动。桀怒,起九夷之师以伐之。伊尹曰:未可,彼尚犹能起九夷之师,是罪在我也。汤乃谢罪请服,复入贡职。明年,又不贡职,桀怒,起九夷之师,九夷之师不起。伊尹曰:可矣。汤乃兴师,伐而残之,迁桀南巢氏焉。”
汤武经过十一次战争,打败天下诸侯。此时,夏王朝内部的娀氏叛乱,汤武趁此大好时机,起兵于鸣条之野与夏桀决战。决战中,汤武军队击败了夏桀,夏桀败退归依于属国三朡(今山东定陶东一带)。汤武军队穷追猛打,最后战俘获夏桀,又把他放逐南巢,不久夏桀病死于此地。夏王朝宣告灭亡,汤武代为天子,史称殷商。
(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历史上对汤武的革命是否是顺应人的仁义之举说法不一。除孔孟之外,先秦诸子在自己的著作中均一致谴责商汤的篡夺行为。
汤武为天子后,天子前面的“商”已不用,“商”成为供奉祖先的宗庙所在地,称大邑商,为地名。国号称为殷。
本文参考书目:
中华史纲
《六尺巷》之《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