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作死”的名将?

说到国民党的王牌精锐部队、抗日铁军74军,不得不提副军长李天霞,与老上级王耀武是同窗,都是黄埔三期生。所谓成也74军、败也74军(整编74师),李天霞一生的兴衰荣辱都与74军息息相关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5 11:16:50

1937年,淞沪会战打到九月下旬,国军已经完全处于颓势了,日军后续部队源源不断的增援上来,又完全控制了制空权,加上固有的火力优势,国军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态势,而且是只能被动挨打,没有能力反攻。这和战争开始之初国军统帅部的设想完全相反。

国军当然也是在不断的抽调各个地方的部队到淞沪战场来参战,中央军消耗得差不多了,地方部队就开始大量往里面填,包括广东,川军,粤军的主力部队都已经在淞沪战场上亮过相了,但是丝毫没有挽回国军在淞沪战场上的颓势,仍然是全面被动挨打。

这时候国军统帅部其实已经不想打了,想放弃淞沪战场罗店,蕴藻浜这一线的阵地,退过苏州河,收缩战线,集中兵力,再继续固守。这时候素有国军中的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却表示不同意,他认为还有机会挽回颓势,而且可以反攻日军。

白崇禧的底气说在哪里呢?当然是在他嫡系的桂系部队。广西原本只有第七军一个军,抗战开始后,桂系部队马上开始大肆扩编,编成了四个军,分为三个集团军。而广西之所以能够这样做,就是因为广西从1931年开始实行征兵制,是全国最早实行征兵制的。

按照这个规定,所有广西省内的成年男性都要在军队服役一年,接受训练,到抗战爆发时,桂系部队已经有了几年的积累,形成了一定的预备役部队,因此在战争爆发后,能够迅速通过征召预备役部队,扩充实力,扩编军队规模。而且,广西在李黄白的治理下,成为模范省,也有钱,所以装备在地方部队中也是不错的,还有空军。

白崇禧认为,经过国军前期与日军的消耗,国内已经没有多少战斗力比较强,装备比较好的部队了,所以桂系部队完全可以上来露个脸,在国际友人面前展示桂系实力,提高桂系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地位。所以,白崇禧认为桂系这时候作为生力军上来,投入战斗后就可以反攻日军,扭转战争走势。

在桂系部队上来之前,国军的作战方法是按照德国顾问的指导,后面上来的部队不直接投入一线战斗,而是不断补充到第一线的八十七,八十八,三十六等几个主力部队中去,这样可以把第一线部队用血汗换来的战斗经验最大化,避免后续部队重新熟悉敌人战法带来的无谓损失。

白崇禧不信这个邪,上来就要求第一线部队把阵地交给桂系部队,直接成建制进入第一线战斗。负责指挥的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廖磊也是桂系名将,但是在投入战斗之前,却没有做好相应的战场形势分析准备,也没有让基层干部到前面的部队中去了解敌人的战法,就两眼一抹黑直接进入了第一线。

桂系部队六个师还没有开始投入战斗,早上正在集结准备开始发动攻击,就被日军侦察飞机发现了,立刻指引炮兵进行急袭,同时飞机也分批次进行轮番俯冲扫射,马上就造成了严重损失,有的团直接伤亡过半,不得不退出战场。这一下,白崇禧白发现,不是中央军和其他地方部队不行,而是日军确实很厉害。

其余桂系部队仍然按照原计划,进入第一线阵地后不久,就开始发动攻击,并且向敌人阵地不断出击,但是因为缺乏炮火支持,火力无力压制对手,又是一马平川的地方,水网纵横,缺乏地形掩护,很快就造成了更大规模的损失,最终被日军赶下来了。而且日军一路追击,国军原来的阵地也有些地方被突破了。

幸亏胡宗南的部队和七十四军等部队还在第二线警戒,看到这种情况,马上冲上去击退追击的日军,稳住战线,同时马上将溃退下来的桂系部队收容起来。当然国军部队绝大多数是没有头盔的,而桂系部队却有头盔,被收容之后,大片桂系部队溃兵站在一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特别显眼,让白崇禧觉得脸上特别无光。

白崇禧本来想着要在国际舆论面前露个脸,展示桂系部队的实力,没想到最后却像《潜伏》中吴站长说的一样,露出了屁股。所以,白崇禧听到桂军惨败的消息后气的吐血。也是因此,到了徐州会战时,桂系第七军就只能缩编后担任防御任务,而无力担任更重要的打击兵团的任务。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