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中的‘’灰犀牛‘’事件是什么,投资理财者该如何应对?

八年前,一本超级畅销书《黑天鹅》让大家熟知了“黑天鹅”这个词汇,所有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于是都拥有了一个绝佳的代言词;然而众所周知,黑天鹅事件毕竟是偶发,它吸引眼球又充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5-01 04:10:08

八年前,一本超级畅销书《黑天鹅》让大家熟知了“黑天鹅”这个词汇,所有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于是都拥有了一个绝佳的代言词;然而众所周知,黑天鹅事件毕竟是偶发,它吸引眼球又充满魅惑,但却离我们普通人相对遥远。比黑天鹅更危险的是什么?其实是灰犀牛!它生长于非洲草原,体型笨重、反应迟缓,你能看见它在远处,却毫不在意, 一旦它向你狂奔而来,憨直的路线、爆发性的攻击力定会让你猝不及防,直接被扑倒在地!所以危险并不都来源于突如其来的灾难、或者太过微小的问题,更多只是因为我们长久地视而不见。重大危机发生之前的种种端倪其实都是一次次绝佳的机遇,意识到危机的存在并且能处理得当,这种与众不同的能力会给那些善于思考的人带去丰厚的利润。

“灰犀牛”是与“黑天鹅”相互补足的概念,“灰犀牛事件”是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黑天鹅事件”则是极其罕见的、出乎人们意料的风险。

“灰犀牛”的概念最早由Michele Wucker提出,主要指明显的、高概率的却又屡屡被人忽视最终有可能酿成大危机的事件。“黑天鹅”由Nassim Nicholas Taleb提出,是极其罕见的、出乎人们意料的风险事件。“黑天鹅”与“灰犀牛”犹如一对双生子,提醒人们对大概率风险和厚尾风险都应保持足够的警惕。

2017年7月17日,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的首个工作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评论员文章《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文中提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需要增强忧患意识。……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这是人民日报首次提到“灰犀牛”概念。

在每一次、每一组黑天鹅事件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灰犀牛危机。米歇尔·渥克在《灰犀牛》一书中给出了灰犀牛风险(危机)的应对策略:

首先,要承认危机的存在。

其次,要定义灰犀牛风险的性质。

第三,不要静止不动,也就是不要在冲击面前僵在原地。

第四,不要浪费已经发生的危机,要真正做到从灾难中吸取教训。

第五,要站在顺风处,眼睛紧紧盯住远方,准确预测远处看似遥远的风险,摒除犹疑心态,优化决策和行动过程。

第六,成为发现灰犀牛风险的人,就能成为控制灰犀牛风险的人。

具体到中国市场,刘胜军建议,在“灰犀牛”日益临近的情况下投资者应当保持谨慎,尽量保持手中的流动性,不要急于做房地产市场的\"接盘侠\",且要远离负债累累的大型公司和银行股。

第一,树立坚定的风险意识,保持充足的流动性,资产组合保持合理的分散化。

第二,踏空房地产大牛市的朋友们,这么多年的心理煎熬都挺过来了,再继续坚持几年吧,千万别在泡沫破灭前冲进去当“接盘侠”。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