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同的下载格式,我们的听感,也就是耳朵感受到的音质不同呢?这要从音频格式说起。
我们常说的音频格式,有mp3格式,wma格式,ape格式,flac,都是不同的压缩方式。不同压缩方式保留
为什么不同的下载格式,我们的听感,也就是耳朵感受到的音质不同呢?这要从音频格式说起。
我们常说的音频格式,有mp3格式,wma格式,ape格式,flac,都是不同的压缩方式。不同压缩方式保留的歌曲细节不同。
首先是CD格式,这是一种接近无损的压缩方式。标准CD格式是44.1K的采样频率,速率1411K/秒,16位量化位数。基本可以做到忠于原声。CD可以在CD机里播放,也可以在电脑端,用EAC这样的抓取软件转换为wav格式,如果转录顺利,你就可以获得几乎无损的音频文件。
而我们在各大音乐软件上下载的,一般是mp3格式。mp3是使用MPEG压缩的一种音频,而MPEG压缩是一种有损压缩。一般同样一首歌曲,保存为mp3格式,要比wav格式小10倍左右。因此它的音质要次于wav和CD格式。
MP3格式压缩音乐的采样频率有很多种,可以用64Kbps或更低的采样频率节省空间,也可以用320Kbps的标准达到较高的音质。但320kbps就是mp3格式可以达到的采样频率,或者说能保留音乐细节的上限了。这终究是一种有损压缩方式。
因此,音乐发烧友们,通常不会选择mp3格式的音频进行下载和收听,而是选择像WAV,WMA,APE,FLAC等无损压缩音频的格式,选择这些格式的音频下载,可以较为完美的保留原声的音质。
不过,如果你是苹果用户,也可以选择AAC这种编码格式的歌曲。这是一种和MPEG即mp3编码格式类似的编码方式。但是和MPEG相比,会保留更多歌曲细节,它可以在比mp3格式小百分之三十的情况下,提供更好的歌曲细节。
但是,作为数字音乐文件格式的标准,WAV格式容量过大,因而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它压缩为MP3或WMA格式。压缩方法有无损压缩,有损压缩,以及混成压缩。
显而易见,无损压缩方式得到的音频 ,音质会明显更好。最典型的无损压缩就是APE压缩。
不过,选择更高音质,一般意味着,歌曲文件更大,甚至可能大十倍以上。高音质和低体积的矛盾,到现在也没有完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