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女子不得干政,但是到了幼帝登基又让女子垂帘听政,矛盾么?

谢谢邀请。
为什么古代女子不得干政呢?
首先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提倡女子要三从四德、相夫教子、无才便是德,因此女子干政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
其次周武王伐纣时曾说:“牝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8 04:54:40

小时候常听说谁谁家的母鸡会打鸣,母鸡打鸣叫牝鸡司晨,阴盛阳衰,不祥之兆。自从父系社会形成以来,女子的地位就非常低下,再加儒家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要遵从三从四德,孔夫子的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更把女人推向社会最底层,连其码的人身权利都没有,更别说有普通公民权力了。

女人属阴性,阴极则阳衰,阳衰则国败,国败自然对统治者大不利了。因此女人是祸水,女人不得干政,女人不得从军,这都是在古时历朝历代形成的共识。古代皇帝是朝代的最高统治者,是代天行权理地治民的,是朝政的象征,女人干政,就是干扰皇帝行使权力,以阴侵阳,是为乱政。能干扰皇帝行使权力的,会是哪些人呢?自然是皇帝身边的女人和宦官。太监就更别说了,大质亏损,男不男女不女的阴阳人,让人听了就感到晦气,太监干政乱国,其祸尤甚于女人,这里就不多说了。皇帝身边的女人能干政的,也只有皇太后、皇后、嫔妃、宫人等。她们利用是皇帝的母亲、皇帝的枕边人,在一些政事上给皇帝施压,让朝廷的政策、措施、法规等向着女人需要的方向走,这就是女人干政。当然女人干政有好有坏,皇帝当权时女人干政多是为后宫立储,女人争宠,为女人亲人家争取更多更大权利;小皇帝未当权时,皇太后暂摄权听政,大权在握,往往出现外戚专权,动荡朝纲,甚至改朝换代。历史上有名的西汉吕后篡权,诸吕作乱,唐朝的武则天争皇后,做太后,还不满足,就干脆变唐为周,做起了武周皇帝。当皇帝成人亲政,完全有能力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时,皇帝身边的女人干涉皇帝权力行施,这叫女人干政;当皇帝幼小没有成人,还不能治国理政时,为了确保皇朝的正常运转,皇帝的母亲或去世皇帝的皇后就成了皇太后,这时的皇太后是除了皇帝外地位最崇高的人,她就代理皇帝处理朝政大事,因女人不能抛头露面,就在小皇帝座后设帘,皇太后就坐在帘后听政,这叫垂帘听政。垂帘听政是皇朝的工作需要,是经大臣认可的,是公之于天下的,是合理合法的;而女人干政却正相反,靠在皇帝身边吹枕边风,是暗箱操作,是不合理不合法的。当年幼的皇帝长成了成人,到了亲政的年龄,皇太后仍不撤帘,仍把持朝纲不退,这就有些不合时宜了,就属女人干政了,该退不退,必受其害,因此,那些专权的皇太后过后不是亲族遭殃,就是身后落个专权乱政的罪名。

其实在历史上对于那些亲政后不成器昏庸无能残暴残忍的皇帝,哪胜让那些贤淑有能力的皇太后们继续垂帘听政呢?我就非常叹息东汉时期的邓太后和宋朝时期的一些皇太后,正是她们的垂帘听政,才让皇朝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但在她们撤帘后,还政的皇帝却荒淫无能,皇朝衰败,人民困苦。在那个男权时代,不还政,大臣逼谏,还政,国家遭殃。巾帼不让须眉啊,可惜她们却出生在了男女不平等的封建时代,痛哉,惜哉!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