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万人迷晓梦,
百寻九处寄天机。
不知那个真经子,
曾到灵山最上归。
黄药师从未练过《九阴真经》,却为何能始终不弱于其他练过《九阴真经》的高手?
金庸先生笔下的《九阴真经
《九阴真经》为道家黄裳所创,它的强大在于道家思想,其总纲第一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就诠述了自然生息中人体运行状态是损多补少,进而找到了减损增补的修炼方法,持之以恒,终有大成。
在后来的作品中,着意体现佛门功夫的强大,而代表道家的全真教式微,是金庸先生作品表述的年代所限。有宋一代之前,从唐朝开始,佛家学派广为流传,一度对道教造成打压之势,这种情况一直延伸至明末,即便是四大名著《西游记》也受影响,神通以佛家如来最高,远胜于道家太上老君的神通。
基于此,修持密宗的金轮法王俨然一代宗师,而代表道家的功夫则相对黯然失色了。《九阴真经》自然也失去了渲染的空间,变成了“鸡肋”也就想得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