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兄以及家族300口人被杀,伍子胥(伍员)被悬赏捉拿,他从楚国逃出,逃出路线为:
到宋国。
正好遇上宋国华氏作乱,伍子胥与太子建只好离开宋国。
到郑国。
郑国君臣对他们很友好。后
伍子胥(前559年—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楚国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
公元前546年,宋国的“弭兵会议”规定:除齐、秦两个大国外,各小国都要向晋、楚两国朝贡,晋楚两国平分霸权。到公元前522年,楚国渐渐衰落,楚平王却无计可施。
楚平王怀疑太子建“外交诸侯,将以内乱”,想废掉太子建。伍子胥之父、太傅伍奢是太子建的老师,当时正与太子建镇守城父,楚平王将伍奢召回,伍奢为太子澄清,楚王不听,并依费无忌之谗计,让伍奢召回自己的两个儿子伍子胥和伍尚以便斩草除根,只是伍子胥没有回去,而他父兄以及家族300口人被杀,伍子胥被悬赏捉拿,伍子胥与楚平王就此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楚平王将伍子胥画像在全国张贴,全国缉拿,下令凡拿住伍子胥的赏给粮食五万石,封为大夫,窝藏伍子胥的满门抄斩。
父兄被害,伍子胥想逃亡吴国,借吴国之力报仇,但听说太子建和儿子公子胜建避祸宋国,于是他也逃到宋国见到太子建,不料宋国发生内乱,他们只好逃亡郑国。
郑定公拒绝太子建复仇要求,太子建想与晋国大夫中行寅联合推翻郑定公,自己霸占郑国后再回楚国报仇。谁知计谋泄露,太子建被杀,伍子胥只好带着太子建的儿子胜逃亡吴国。
要想从郑国成功赴吴,必须经过楚境,因楚国早已将伍子胥的画像在全国张贴,并许以高官重金对他实行抓捕,为了躲避缉拿,伍子胥和公子胜只能昼伏夜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楚国的附属国陈国,陈国的昭关是到吴国的唯一关口。昭关,现在的安徽含山县,当时是吴楚两国交界处,楚平王派大将薳越带着军队将关卡设在两山之间,对行人逐一严格盘查。
《史记·伍子胥列传》载:“到昭关,昭关欲执之,伍奢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子胥之急,乃渡伍胥”。
伍子胥逃到离昭关不远的历阳山,自知插翅难逃,谁知吉人自有天相,在此遇到老先生东皋公,实际上老先生已认出了伍子胥,便带着伍子胥和公子胜来到自己家中,热情招待。
东皋公接连几天不露面,伍子胥心急如焚,寝食难安,一夜之间竟然头发全白,恰好东皋公领回一人,一见大笑说:“天助我也,今天就送你出关。”原来,这几来东皋公就是去请朋友皇甫讷,此人除了头发花白,其余与伍子胥很象孪生,这下伍了胥的头发也变白了,正好蒙混过关。
第二天黎明时分,东皋公给两人稍做打扮,把皇甫讷扮作伍子胥的模样,四人一起往昭关走去,皇甫讷走在最前面,显得有点慌里慌张的样子,守关官吏看到皇甫讷,认定是伍子胥,立即抓捕归案,在官员弹冠相庆准备领赏、放松警惕之际,伍子胥趁机溜出关去。
不久,薳越发现受骗,立即派人快马加鞭追了上来,伍子胥却被一条大河拦住去路,而后面尘土飞扬,追兵立马就到,伍子胥死的心都有了。
天无绝人之路,正当伍子胥绝望之时,一位渔夫划着小船将他送到了江对岸。
伍子胥解下腰中宝剑,双手捧与老渔翁,说此剑价值百金,权作报答吧!老渔翁仰天哈哈大笑对伍子胥说:“你就是楚国逃出来的伍子胥,楚平王为了追你,出五万石粮食赏金,答应封大夫爵位,我都没有将你送给官兵,难道会要你这宝剑吗?我敬你是个壮士,又身负血海深仇,前路迢迢,保重吧!”
伍子胥连忙拜谢,成功逃到吴国。
伍子胥助公子光(即吴王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整军经武,国势日盛,公元前506年攻破楚国,彼时候楚平王已经死去,楚昭王则不知所踪,伍子胥将楚平王掘墓鞭尸,终于报了杀父兄之仇。
楚国人见到他们的君王受到这样的侮辱,无不落泪痛哭,大骂伍子胥不忠不义。吴王夫差继位,伍子胥劝吴王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吴王不听,渐被疏远,最后吴王赐剑命其自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