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是封疆大吏,就连看门的太监都敢向左宗棠要过路费,而不向李鸿章要,这是为什么?


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身边的幕僚在评比中兴三杰,有人这样解释:左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明,人不能欺;曾公仁慈,人不忍欺。至于曾国藩是不是仁慈,我们暂且不论,今天重点来谈一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3 21:26:17

这个故事出自于《李鸿章年谱》,真实性未可考也,却很有些趣味。从中可见晚清官场行贿索贿之风猖獗到了何种地步。

话说光绪二年,左宗棠平定新疆返京,准备接受两宫皇太后的召见。

可是左等右等,却始终没有等到入宫述职的诏令。左宗棠一问之下,才知道自已栽在了(关节费)这上头了。

按照宫中惯例,入宫晋见皇上的地方官员,按照各自地位的品级排秩,都要向传诏太监送上一笔不菲的费用,美其名曰:(关节费)。

左宗棠有(左骡子)之称,一生刚烈直拗,哪里懂得这里面的门道,一听之后,甩袖走人。心想的是:(老子都穷得叮当响,哪有多余的钱送你,大不了老子不见了。)

当时和他一起晋见的还有正在京督办北洋水师的李鸿章,赶紧把他拉住道:(你别急着走,我去替你说说话,幸许这事能成)。

李鸿章话是说得飘亮,无非也就是帮左宗棠给了这笔关节费,使得左宗荣终于可以入宫晋见皇上了。

见了两宫太后和皇上,由于战功显著,不仅诏封左宗棠为二等侯爵之外,还额外赏赐咸丰皇帝用过的水晶墨镜一副。

这是何等的荣耀。等到退朝辞驾之后,左宗棠满心欢喜跑到太监那里去领,却被告知要送礼金五千两。

左宗棠这下傻眼了。别的东西可以不要,这御赐的东西不要,那就是在和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最后还是由李鸿章出面,送钱了事,才算帮左宗棠解了围。

关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是有几分存疑的。一个是封疆大吏,一个是中枢重臣,他们居然会受制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太监,这未免太过荒唐了吧。更何况这太监竟然敢以晋见诏令御赐之物作要挟,万一左宗棠真敢不受,那他不是真的成了老话中的要钱不要命了吗?

个人愚见,编撰这个故事的人,其用意是在褒扬李鸿章的为人处事圆润大度,八面玲珑。却贬左宗棠身在官场,未谙人情世故。

同为晚清重臣的两人,李鸿章乃淮军领袖,左宗棠为楚军首领。两人因政见上的不同,导致世面上确有他们不和的传闻。

左宗棠是(塞防)的代表,他强调边塞防守的重要性。而李鸿章是(海防)的代表,他更倾向于对东部沿海的重点防御。由于当时大清的军费有限,难于两者兼顾,就必须在他们之间有取舍,衡轻重,两人常常为了此事闹得不可开交。

这个故事的传出,虽然有褒李贬左之意,但我们依然透过故事的本身,看到一个民族英雄身上所兼具的那种风骨。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