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雪灾都多发于南方?而北方下雪更多反而不会出现南方那样的雪灾?

北方冻天本来爱下雪,北方才下来两三次雪不大,但也没有向南方下那么大,交通都堵了,現在北方晴空万里,才零下20多度,没有感觉怎么冷,南方夏天雨水多,冻天雪还下大雪,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2 11:18:18

雪灾是多发于非南非北的中部,也就是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当然如果按照我们的地理课本任然沿用近代张相文秦岭淮河一线的气候划分说法归于南方已经被视为\"时代错误\"或\"不合时宜\"。

黄河以北自古以来因地制宜的基建设施相较于长江以北的抵抗暴风雪明显好得多,而像这段时间安徽等地大雪压城,顶棚倒塌,一个客观原因是雪确实太大了。截至4日05时,在安徽,淮河以北和江淮之间中北部有47个市县出现积雪,最大积雪深度出现在蚌埠,达26厘米。安徽接连升级暴雪预警信号,事发地合肥已经是暴雪橙色预警。在这样的大范围暴雪天气影响下,有些问题的产生是主观上长期重视不够、规划建设不足导致的。比如水管防冻问题、马路除雪、交通拥堵的问题甚至一些雪融化,边融化边结冰的次生灾害不断,这陡然增加的负载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包括现代社会的供暖是沿用的是近代张相文提出的秦岭淮河气候分界线,上世纪50年代,我国在苏联援助下为城市居民安装集中供热系统。但当时的正面临严峻能源短缺,于是作为气候划分的南北分界线\"秦淮线\"就成为集中供暖的界限。这让生活在该分界线以北的数百个城市中的居民欢欣不已。而那些分界线以南的城市,哪怕只是一里之外则要在没有暖气供应的情况下自行想办法捱过这个冬天,当然是提问者所谓的“南方雪灾”最惨的了。

所以既然实际上的气候已经和张相文的秦岭淮河淮河气候划分法的理论相悖了,应该倡导这条供暖气候线至少移到古代的长江一线,个人感觉:南岭以南才是南方。因为我们的版图在地球的北半球距离炎热的赤道线还远着呢,所以自然是北方气候要覆盖的多。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