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十五岁时娶了十三岁的长孙皇后为妻。当时,李渊仅仅只是唐国公,而李世民也仅是李渊的嫡次子。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直到婚后的第六年,才迎来了嫡长子李承乾的诞生。此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生育了三子四女,外加一个长孙皇后收养的养女,除了李承乾,李泰和李治大家比较熟悉之外,其他几个孩子其实也有很多很精彩的故事。
长孙皇后原本不姓长孙,也也不是汉人,她其实北魏皇室的后裔,本姓拓跋,鲜卑人。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候,长孙皇后的祖上因为是宗室之长,又立有功劳,因此被赐姓为长孙,这其实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长孙皇后的父亲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她还有个亲哥哥长孙无忌,以及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长孙安业和长孙安世。
在长孙皇后还很小的时候,由于长孙晟的哥哥长孙炽觉得唐国公李渊的妻子窦氏睿智大气,还特别善于教养子女,所以做主将长孙皇后许配给了李世民,等两人长大后成婚。
但不幸的是,还没等长孙皇后长大,长孙晟就意外去世了,她与哥哥长孙无忌还被长孙安业和长孙安世赶出家门,去到舅舅高士廉家居住。
因为长孙无忌跟李世民从小就是好友,所以高士廉通过他对李世民的了解越来越多,认为他未来必定是个了不起的人,再加上长孙皇后与李世民早有婚约,所以当长孙皇后长到十三岁的时候,高士廉就迫不及待地让两人结婚了。
让人感到欣喜的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年纪虽然小,但是两人婚后感情非常好,后来也携手度过了互爱互信,相伴相知的一生。
历史上的长孙皇后是个识大体,顾大局的贤内助,给了李世民不少帮助,李世民因此对她的感情非常深厚。
就比如说在玄武门之变中,长孙皇后对李世民的决定十分支持,还出面鼓励将士,这给了李世民莫大的鼓舞,也最终取得了政变的胜利。
李世民登基称帝之后,长孙皇后对他的影响也非常大,时常纠正他的过错,还给了不少很好的建议,也扶持了一大批贤臣良将,可以说是一位非常不错的佳偶良佐,也堪称是一代贤后。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感情也越发深厚,但长孙皇后不幸在贞观十年因病去世了,李世民在悲痛之余,也开始将对她的爱放在几个孩子身上。
长孙皇后一共生过七个孩子,他们分别是李承乾,李泰和李治这三个儿子,以及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和新城公主四个女儿,她还收养了李世民一个下等嫔妃生的女儿豫章公主。
那么,这几个孩子结局如何呢?
01,叛逆的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作为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第一个儿子,他出生于619年,很小就以嫡长子的身份成为皇太子,可以说是妥妥地人生赢家了。
李承乾小时候很聪明,也勤奋好学,有成为明君的潜质,因此到李承乾稍稍长大,李世民为了更好地培养他治国理政的才能,就派了很多大臣去辅佐他。
我们都知道,李世民是个善于纳谏的人,也鼓励臣子多发表意见以纠正他的过错,这就导致许多大臣都敢于直谏,朝廷上也逐渐形成了一股为了进谏而进谏的风气。
李世民派到李承乾身边去的大臣之中也有很多人十分苛刻,李承乾稍有过错,他们要么当面批评,要么一言不合就上书弹劾。
比如说,李承乾盖个房子而已,太子詹事于志宁就上书批评她过于奢华;李承乾只不过跟太监一起玩耍,于志宁又上书说他荒唐,还将他比作秦二世;还有一个叫做孔颖达的官员更过分,哪怕是李承乾说错一句话,他就言辞激烈地进行弹劾。
这就造成一个结果,李世民认为李承乾越来越顽劣,所以对他越发严格;而李承乾则因为李世民太过于严苛,而变得越发叛逆。
关于这一点,李承乾的乳母就曾劝说孔颖达,她说李承乾的年纪越来越大,不能再当面批评他了,得给他留点面子,然后慢慢纠正他;如果你不分缘由地去批评他,那他就越觉得委屈,结果就是“谏诤逾切,逾不能纳”。
乳母的话并非没有道理,因为李承乾原本是个好孩子,但他也有自己的缺点,大臣们如果揪着他的缺点不放,还为了成就自己而借机大做文章,这样只会加重他的叛逆心。
由于大臣们对李承乾太过于苛刻,导致李承乾的心态发生了极大变化,开始自暴自弃,甚至放纵自我,比如说宠信男宠称心,在宫中扮成胡人打仗,大玩cosplay,等等。
李承乾越是这样,李世民就越发对他严格,但因为念及长孙皇后的感情,始终没有放弃李承乾。
在此过程中,李承乾的弟弟李泰看到了机会,他趁机博取李世民的好感,导致李世民对他十分宠爱,李泰的待遇甚至超过了李承乾。
这让李承乾感受到了莫大的危机,于是暗中勾结侯君集等人密谋造反,结果事情败露,李世民不得不将其废为庶人,安置到黔州。
644年,李承乾在被废一年多之后去世,死时年仅二十六岁,被李世民以国公的礼仪安葬。
可以说,李承乾作为李世民最宠爱的爱子,但因为他太过严格的教育而被毁掉了。
02,野心家李泰。
李泰因为是嫡次子的缘故,所以无法成为太子,但他才学卓越,一直瞧不起李承乾,特别是李承乾摔成瘸子之后,李泰夺嫡的野心就更加暴露了。
随着李世民对李承乾的表现越来越不满意,他对李泰就越发宠爱了,可以说是他走到哪都要带着李泰,甚至对李泰的赏赐逾越了礼制也在所不惜。
李世民本来没有废掉李承乾改立李泰的打算,他之所以宠爱李泰,一是因为他欣赏李泰的才学,二是因为李泰表现得十分孝顺,跟李承乾完全不一样。
但是,李世民没有想到的是,他对李泰的宠爱会让李承乾感受到巨大的危机,甚至不惜密谋造反。
李承乾被废之后,李泰曾对李世民说,如果立他为太子,那么他将会杀掉儿子,将弟弟李治立为继承人。
李世民最担心的就是兄弟相残,因为他本人就曾经历这些,所以对此深恶痛绝,他见李泰有保全兄弟的想法,就答应立他为太子。
褚遂良知道这件事后,就对李世民说,虎毒不食子,杀子传弟这件事不可信!
褚遂良一语惊醒梦中人,李世民这才明白李泰是个歹毒之人,于是打消了立他为太子的想法,而是立虽然柔弱但更加仁义的嫡三子李治为太子,以此来保全三个嫡子。
李治继位后,对李泰非常好,“车服羞膳,特加优异”,而李泰则因为痛失皇位而一直郁郁寡欢,最终在永徽三年的时候去世了,死时年仅三十二岁。
03,白捡了个皇帝当的李治。
李治出生于贞观二年(628年),是李世民年纪嫡三子,小时候并没有过人之处,长大后也没什么卓越才能,因此一直没有参与夺嫡。
不过,因为李承乾和李泰的夺嫡之争,这让李世民意识到,只有找个性情淳朴,忠爱仁孝的人当太子,他的三个嫡子才能得以保全,而李治就是最合适也是唯一的人选。
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李治被动成为了黄雀,成为了最终赢家,这里面当然少不了长孙无忌的功劳,正是因为他的运作,以及向李世民进谏,说明了利害关系,才让李世民才下定决心立李治为太子。
需要指出的是,李治年轻的时候确实十分柔弱,但这极有可能是他故意为之的,其目的是为了不引起两个哥哥的猜忌。
李治在当太子期间,表现是非常不错的,不但十分孝顺,还展示出了不错的才能,这跟他之前的表现完全不一样。
李世民将要去世的时候,李治和武则天在一旁侍奉,两人暗生情愫,最终成就了一段孽缘。
李世民去世之后,李治继位为帝,是为唐高宗。
除了娶武则天并让其参与朝政,导致武则天在他死后称帝这件事之外,李治的整个皇帝生涯还是非常成功的,他让唐朝国力达到鼎盛,百姓安居乐业,万国来朝,可以说是开创了不亚于贞观之治的盛世。
需要指出的是,在李治执政期间,武则天其实并没有真正骑到他头上去,只是因为他时常生病,所以借武则天来帮助自己治理国家罢了,权力一直都牢牢把控在他手中,大事也都是他做主的。
李治在位三十四年后去世,时年五十六岁,他的儿子李显和李旦相继成为皇帝,但最终都被武则天废掉,自己当了皇帝。
让李治万万没想到的是,武则天作为女人居然有称帝的野心,李治要是早知道如此,可能就不会分权给她了。
04,李世民最喜爱的女儿长乐公主李丽质。
李丽质出生于武德四年(621年),因为她是李世民的第一个女儿,所以李世民非常宠爱她,在她八岁的时候就封她为长乐郡公主,食邑三千户。
正所谓名如其人,李丽质天生丽质,长大后成为一个容色绝姝的大美人,李世民将其视为掌上明珠,对她的宠爱超过了其他公主。
为了李丽质的婚事,李世民可谓是煞费苦心,他选来选去,最终选中了长孙皇后兄长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
之所以是长孙冲,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因为长孙一门出身高贵,又是皇亲国戚,长孙冲之父长孙无忌还是开国功臣,位居宰相之首,且是李世民的布衣之交,选择他的儿子长孙冲作为驸马是一种亲上加亲的做法,这于公于私都是最合适的选择。
贞观五年,李世民准备给长孙冲和李丽质举办婚礼,他下令说,“长乐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钟爱。今将出降,礼数欲有所加”。
但房玄龄和魏征等人反对,李世民执意而为,最终花费的钱财超过了李世民的妹妹永嘉长公主,可以说是大大逾越了礼制。
贞观十三年,李世民准备效仿西周时分封诸侯一样,将诸侯王和功臣分封到各地,让他们永久担任地方长官,子孙还可以世袭。
长孙无忌等人很反对李世民开历史倒车,曾进行劝谏,但李世民没有采纳。
长孙无忌就找到儿媳李丽质,让她入宫劝说李世民,最后果然说服了李世民,这就避免了唐朝过早进入到分裂的局面。
李丽质还是一位有名的书法家,她继承了长孙皇后的一套墨宝,练就了一手被时人称赞的书法丹青,只不过因为她是女性,所以作品没有流传下来,但这件事在她的墓志铭中是有重点讲到的。
据记载,李丽质虽然是公主,但并没有公主的架子,她在嫁给长孙冲之后,夫妻之间琴瑟韵合,生活甜美,平时敬顺公婆,谨礼持家,于是“家道以正”。
贞观十七年,李丽质突然病倒,不久后去世,年仅二十三岁,没有子女。李世民表现出了极大的悲伤,“悼深夭蕙,怀三号而犹感”,下令将其陪葬昭陵。
李世民对李丽质的这份深厚感情,甚至让成为太子之后的李治都感到无比羡慕。
05,子女最多的城阳公主。
杜荷因为娶了城阳公主,直接被李世民封为襄阳郡公,这本来是一桩美好的婚姻,但杜荷因为是李承乾的心腹,最后下场不太好。
李承乾谋反的时候,杜荷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他曾积极策划谋反,并各方联诺,还曾建议李承乾假装生病,骗李世民前去探望,然后将其控制,让他退位为太上皇,李承乾则提前登上皇位。
后来,李承乾谋反事情败露,杜荷被捕下狱,最终被判处死刑,城阳公主因此守寡,且没有子女照顾。
李世民非常心疼城阳公主,就又为她选择了出身河东薛氏的卫尉卿薛怀昱之子薛瓘作为夫婿,这也算是一种补偿吧。
李世民这一次的选择没有错,因为薛瓘神宇辉杰,高标朗秀,颇有才学,并且他对城阳公主非常好,两人的感情也非常和谐,一共生育了三个儿子,即长子薛顗,次子薛绪和幼子薛绍。
唐高宗李治继位之后,对城阳公主特别友爱,只要一听说她生病,李治就又是派人去对她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还赏赐给她大量药物和慰问品。
武则天崛起之后,爆发过一次城阳公主使用巫蛊的事件,历史上对此没有明确记载,只知道李治并没有治罪于城阳公主,只是将她的丈夫贬黜为房州刺史,并让她也搬到房州去居住。
根据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推测,城阳公主巫蛊之事极有可能是被人诬陷的,李治之所以贬黜城阳公主的丈夫,有可能也是为了保全她。
后来,李治还做主将武则天最心爱的太平公主嫁给城阳公主的儿子薛绍,也有保全她一家人的考虑在里面,可见李治对她的感情还是非常深厚的。
咸亨二年(671年)五月十六日,城阳公主在房州去世,推测她的年龄应该在四十五岁到四十七岁之间,不久后她的丈夫薛瓘也去世。
李治对城阳公主之死感到十分悲伤,于显福门举哀,哭之甚恸,连续五日不视事,下令让其陪葬昭陵。
06,最像长孙皇后的晋阳公主李明达。
李世民偏爱嫡子嫡女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各种逾越礼制的做法层出不穷,就比如说晋阳公主,她的名字明达就是李世民娶的,来自于佛教用词,明指三明,达指三达。
李世民还为晋阳公主取小名为兕儿,意思是希望爱女能够远离一切不测和疾病,能够像兕一样顽强并健康成长。
李明达是不幸的,因为她还很小的时候,长孙皇后就去世了,李世民就将她与幼子李治一起放在身边亲自抚养,她也是可考的唯一一位被李世民亲自抚养的公主。
虽然李世民很疼爱李明达,但李明达到五岁的时候,还是觉得母爱,因此时常观看长孙皇后的画像,日夜思念母亲。
据记载,李明达从小就喜欢书法,因为在李世民身边的缘故,受到了李世民飞白体的影响,写下的字很有李世民的风格,大臣们甚至无法分辨究竟是谁所写。
李明达还是最像长孙皇后的女儿,她温婉机智,聪慧伶俐,还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
李世民晚年脾气暴躁,大臣们触怒他之后,李明达就常常像长孙皇后一样劝导他,每次都能消除了他的怒火,同时也保全了大臣们的,而大臣们也都很感恩于她,对她很喜爱也很照顾。
除了李世民之外,李治对李明达也十分疼爱,这对时常在一起的兄妹俩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甚至李治因为参与朝政而稍微离开她一会儿,她就哭着找身边人要李治回来。
但不幸的是,李明达在十八岁的时候因病去世了,李世民非常悲伤,竟然连续一个多月都无法正常进食,每天一想起李明达就要哭上好几回,身体也开始急剧消瘦,大臣们都无法劝谏。
07,让李世民悔婚的新城公主。
新城公主出生于贞观八年(634年),因为是李世民最小的嫡女,所以得到了格外恩宠和照顾,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封为公主,还破格获得了汤沐邑。
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倒在床,李世民非常着急,曾亲自去探望,他见魏征病情深重,为了让他快点好起来,就决定给他冲冲喜,于是决定将新城公主嫁给他的儿子魏叔玉。
但不幸的是,第二天魏征就去世了,李世民十分悲伤,准备择日给新城公主和魏叔玉举办婚礼。
同年四月,侯君集因为牵连到李承乾谋反案而被处死,大臣杜正伦也因为涉事而被李世民罢免。
因为这两个人都曾被魏征说成是有宰相之才,也曾推荐过他们,李世民怀疑魏征与这两人有勾结,就很不高兴,于是下诏解除新城公主与魏叔玉的婚约,这是李世民人生中唯一一次悔婚。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在多方挑选之后,选中了长孙皇后叔父长孙敞的从兄弟长孙操之子长孙诠。
长孙一门当时富贵无比,在此之前已经有三位公主加入长孙家族了,算上新城公主就是第四个了。
晚年的李世民多愁善感,他自觉命将不久矣,于是下令加快筹划新城公主的婚礼,但紧赶慢赶,直到李世民去世,婚礼还是没能举行,这成为他人生一大遗憾。
李治继位之后,对妹妹的婚事十分上心,下令马上举行婚礼,但大臣于志宁却反对,理由是子女应该守孝三年才能结婚。
李治没办法,硬是等了三年才给新城公主举行婚礼,而此时她已经虚岁十九岁了,这在当时已经算得上是晚婚了。
不过,好在有皇帝哥哥的照顾,新城公主的婚礼还是很成功的,她也享受了一段十分美满的婚姻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随着李治和武则天将长孙无忌扳倒,整个长孙家族开始遭殃,新城公主的丈夫长孙诠在流放之后被杀,这距离新城公主嫁给他才不过七年而已。
新城公主对李治怨言很大,但因为武则天的存在,她不敢表现出来,而是将悲伤藏在心底,自此也不再梳妆打扮,面容也消瘦了许多。
李治见新城公主心情不佳,就再给她选了个夫婿,对方是出自京兆韦氏的韦正矩。
韦正矩当时只是个小官,但因为新城公主的缘故,在很短时间内就被李治升为正三品的殿中监,连升八级,可以说是坐上火箭一飞冲天了。
不过,因为新城公主对前夫长孙诠的感情太深,以至于她与韦正矩的感情不睦,韦正矩也因为心中不满而失礼于她。
龙朔三年(663年),新城公主心病去世,时年三十二岁,李治下令以皇后的礼仪将其下葬。
李治在悲伤之余,又觉得此事必有蹊跷,于是下令彻查,结果发现韦正矩曾对新城公主无礼,便认为是他导致妹妹去世了,于是在盛怒之下将他给杀掉了。
新城公主本来被认为是唐朝第一个死于家暴的公主,但多年后此事真相大白,韦正矩确实跟新城公主吵过架,被外人传为驸马“遇主不以礼”,但实际上新城公主之死是因为对前夫的思念以及自身有病,李治是错杀了韦正矩。
因为韦正矩之死,后来唐朝人很忌讳娶公主为妻,甚至有谚语说,“娶妇得公主,平地买官府”。
李治后来得知真相,下令让韦正矩与新城公主合葬,但并未恢复韦正矩的名誉,或许是因为天子犯错不认错吧。
08,豫章公主。
豫章公主是李世民的一个低级嫔妃所生,因为这个嫔妃在生她的时候难产而死,长孙皇后便将其收养,并对她格外疼爱。
历史上对豫章公主的记载并不多,只知道她长大后嫁给了唐朝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唐俭之子唐善识。
豫章公主与唐善识婚姻生活海选美满,两人一起生育了一个儿子唐见日,为了求自身及儿子平安,豫章公主还曾出资建造了龙门石窟南壁两小龛,可见她也是信佛的。
不过,豫章公主在李世民在位期间就去世了,李世民还曾着素服很久不肯脱下,是因为魏征苦苦劝谏,他这才穿上常服上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