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喝下太子赐的那酒,吐了好多血为什么没有身亡呢?

在我小时候,十里八乡总能听到某某喝药水自尽的事,爷爷奶奶每次讲起来也是绘声绘色,末了叹息一句,咳,这户人家没经验,人啊没救过来,可惜了!
既然是叹息,那么自然就有救过来的,是的,确实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1-15 08:41:22

在我小时候,十里八乡总能听到某某喝药水自尽的事,爷爷奶奶每次讲起来也是绘声绘色,末了叹息一句,咳,这户人家没经验,人啊没救过来,可惜了!

既然是叹息,那么自然就有救过来的,是的,确实有很多救活的,而救活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灌屎!

这还是我爷爷亲口跟我说的,说邻居大妈一时想不开,喝了农药。正好村里人见到了,一老人迅速拿着瓢跑到茅厕挖了一瓢,捏着鼻子就给她灌下去了。据当时的人讲,那瓢屎上面还飘着好几条蛆虫呢……

这一口屎灌下去,相当管用,邻居大妈立马就呕吐不止,随后人们给她洗了洗嘴,送去了医院,人呢,也就救过来了。

喝了现代的高纯度农药,都能救过来,当然有一种农药是很难救过来的,那就是百草枯。一千多年前,哪里有什么提纯技术,所谓的毒药,也大都是从动植物身上提炼出来的,药效并不好。

李世民喝的是毒酒,大概率是鸩毒,鸩是一种毒鸟,相传以鸩毛或鸩粪置酒内,并产生有剧毒。

但这种毒酒也并非喝下去就嗝屁,跟它的纯度和数量有关,我们还是举唐朝的例子:

比如当年安乐公主给唐中宗下毒的时候,也不是一次就成功,而是连喝两次才毒发身亡:

“韦氏恐生变,安乐公主欲后临朝,而求为皇太女,丁丑遂鸩焉帝。六月壬午帝觉鸩发,召马秦客,因是又进鸩,帝遂崩于神龙殿。”

再有唐末的时候,一位大太监给一名将军下毒,将军也喝了毒酒,也是没有被毒死:

“令孜乃自酌酒于别樽以赐琪。琪知其毒,不得已,再拜饮之;归,杀一婢,吮其血以解毒,吐黑汁数升,遂帅所部作乱,丁卯,焚掠坊市。”

只是这个解毒的方法有点残忍,实际上喝点牛奶也能解毒,没必要喝血。

同样的,李世民在太子府上喝下毒酒,很快就感觉不得劲,口吐鲜血,随后在李神通的搀扶下离开了东宫,回家解毒去了。

当然,也有人说,李世民这是装的,他根本就没喝毒酒,他故意篡改了历史,以开脱自己玄武门之变杀害太子之事。

但从史料上记载来看,这件事大概率是真事,因为这件事之后,他们父子几人做了几项安排,从这几件安排上看,应该是出事了。

李建成之所以要毒杀李世民,也是因为秦王功高盖主,连老爹都快镇不住他了,以后自己的太子位更不保了。再加上李世民这个人也是咄咄逼人,在朝堂之上,拉拢自己人,排除异己,越加明显。

于是就有了这么一出:

“后又与元吉谋行鸩毒,引太宗入宫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狼狈扶还西宫。”

其实,在这之前,李世民这边并没有动过杀掉太子的念头,还是想通过自己建功立业,能让老爹看在眼中,改立自己为太子。

而这之后,秦王府的这些人,就不干了,比如房玄龄,就首次提出要干掉太子的想法:

皇太子建成毒王,王病,举府危骇。房玄龄谓无忌曰:“祸隙已芽,败不旋踵矣。夫就大计者遗细行,周公所以绌管、蔡也。”遂俱入白王,请先事诛之,王未许。

其次就是李渊的安排了,他先是训斥了太子李建成一顿,让他以后不要再找李世民喝酒了,随后开始劝李世民,让他离开京城,去洛阳当个土皇帝去,跟梁孝王似的:

“观汝兄弟是不和,同在京邑,必有忿竞。汝还行台,居于洛阳,自陕已东,悉宜主之。仍令汝建天子旌旗,如梁孝王故事。”

这种安排,恰恰在那次饮酒之后做出的,很难不让人往那上面想,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李渊也是纠结地很,不知道该咋办。

再有就是李世民掌握大权之后,对原来太子手下的重臣,都还可以的,也比较大度,比如魏征。但史书上却记载,李世民处理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就是东宫典膳监任璨:

“隐太子之诛也,瑰弟璨,时为典膳监,瑰坐左迁通州都督。”

很难不让人想到,当初就是这个管饭的官,给李世民下的毒,不然为啥专门整他呢?

李世民之所以没被毒死,也就那么几个原因:

一是,李世民久经沙场,身体素质很棒,一般的小毒,还毒不死他。

二是,当时他已经有所提防,抿了一小口就知道有毒了,并没有大量饮酒。

三是,秦王府上有高人,中毒了后,能及时撤回自己府上,有名医帮忙医治。

四是,这件事是假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李世民篡改了历史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