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庄子-大宗师,到底该怎么解释?

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击右上红字“关注”我,谢谢!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庄子-大宗师,到底该怎么解释?
这句话流传深远,我不想从本意或者现在寓意来解答,而试图从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1 06:59:44

野狐试答

题主好,这个问题很大,涉及到庄子哲学思想中的核心问题,不是一篇文章就能轻松讲清楚的,野狐就自己的理解对你的问题做一大概解说,希望对你与帮助。

一 相濡以沫

“相濡以沫”是说池塘里水干涸了,鱼相互之间吐着泡沫沾湿对方,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相互救助求得生存。这个成语,多是用来形容夫妻情深,患难与共;有时也用于战友、朋友之间。

现实生活中常存在各种艰难的环境,人们相互之间需要真诚帮助,儒家立足于现实人生,重视人际关系中的浓厚人情,这个成语极具儒家的人文情怀,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人深度认同。

“相濡以沫”出自于《庄子 大宗师》,要理解“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就必须先了解这篇文章讲什么?

二《大宗师》

这是《庄子》内篇中的 第六篇,“大宗师”就是“大道宗师”,是人应该遵从的的最高的老师,这个老师就是“道”。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做到这样呢?庄子给出了一个“真人”的概念。

“真人”又是怎样的人?庄子对其进行了长篇大论的描述,概括来说,真人就是:不用心智伤害大道,不用人力援助、改变、对抗自然;不懂得喜悦生存,也不懂得厌恶死亡,出生不欣喜,入死不推辞,无拘无束地就走了,自由自在地又来了;能同造化浑然一体,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样一种人。

真人体道而生,顺应自然,无情无欲,自然就无灾无难了。

三 相忘于江湖

“天若有情天亦老”,天是无情的,“道”是无情的,体道的真人也是无情的。池塘水干了,这是自然的结果,造化的行为,即使“相濡以沫”又如何能改变造化,改变自然?为何不顺应自然,在自然的江湖中各自安好岂不更好,这就是庄子的“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是庄子用比喻来说儒家的思想和行为,“相忘于江湖”是用比喻来说道家的思想和行为。此话,不可坐实来理解,它只是一个比喻,说鱼相忘于江湖里,人相忘于道术中,这是最高的生存生活法则,是现实中人们最好的选择。

九流十家中,其实庄子更关心个体生命在乱世的生存,这种看是绝情的背后是对生命更高的尊重和爱。因为现实世界中人已经无能为力了,庄子只好带领我们进行精神突围。

四总结

阅读文言文要字不离句,句不离篇,如果脱离篇章来解说一句话,常常会断章取义,或者望文生义,至少难以理解句子的真正含义。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