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看过书,都觉得徐凤年不称帝,让人意难平。凉莽大战,凭啥要用北凉三十万铁骑去死守离阳西北门户,离阳从来就没有把北凉当做自己人。别把这当做大义,北凉的铁骑就不是人了?而且离
只要看过书,都觉得徐凤年不称帝,让人意难平。凉莽大战,凭啥要用北凉三十万铁骑去死守离阳西北门户,离阳从来就没有把北凉当做自己人。别把这当做大义,北凉的铁骑就不是人了?而且离阳王朝一直提防北凉,扣粮食、扣物资、扣军需等等。
徐骁为了离阳一统天下,马踏春秋灭八国,不知道死了多少中原子弟。轻轻一句为了中原少死人,春秋期间,中原少死过人吗?徐骁号称人屠,破城过百杀戮三十万生灵,这死的都是中原人士。
自从离阳一统天下之后,就没有真心对待过北凉。先是老皇帝听说徐骁有望得子,就以徐骁有难诱骗怀孕的王妃吴素上太安城,皇后赵稚、病虎杨太岁、人猫韩貂寺和钦天监联手围杀吴素,吴素迫不得已由入世剑转为出世剑,一夜晋入陆地神仙境。吴素虽然杀出太安,却造成内伤隐患,在生下徐龙象之后不久就早逝了。
此后,徐骁在征伐西楚,距离皇城只有三百里时,被老皇帝一天四道八百里加急圣旨召回太安城,就是生怕徐骁功高盖主,担心势头过盛。为了将徐骁摁住,老皇帝将年幼的徐凤年和王妃吴素软禁在丹铜关,重兵把守,让徐骁给离阳卖命。徐骁到北凉后,老皇帝怕徐骁一口气灭了北莽,龙椅坐不住,将打了胜仗的徐骁又给退兵了。北凉一旦被北莽打穿,离阳王朝一直给北凉拖后腿的所谓骨鲠忠臣,脸上悲恸,心中肯定是乐见其成。
既然徐骁这么重情重义,既然徐凤年这么隐忍守拙,为什么对害死王妃吴素的离阳朝廷还要为他死守中原门户呢,北凉猛将悍卒和三十万铁骑干嘛要憋屈受气呢?
北凉三十万铁骑,这是实打实的战力。北凉王徐骁手下,有六义子“一虎二熊三犬”、有猛将悍卒、有高手死士,一旦北凉王徐骁称帝,有多少人可以功成名就,到最后却落得一无是处。
如果说北凉王徐骁是自己本身武力值低,不想北凉三十万铁骑马踏中原,再起战火。那徐凤年呢?为了让离阳朝廷放心,徐凤年自小就把自己当做纨绔,整天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遛狗跑马,时不时还上青楼去自污声名。多年以后,已经成了天下第一武道宗师,世袭罔替为北凉王,手中握有三十万铁骑,为什么就不能起兵讨伐离阳,非要跟北莽死拼?
如果徐凤年起兵,西蜀“大官子”曹长卿和西蜀女帝姜泥,肯定是全力支持。已经出走西蜀,分封蜀王的陈芝豹,也会是一大助力。燕敕王谋士纳兰右慈,巴不得徐凤年谋取天下,要知道徐凤年师傅李义山可是纳兰右慈的心头爱。
凉莽第二次大战,徐凤年麾下有徐骁的三义子褚禄山、袁左宗、齐当国,有文官武将燕文鸾、李功德、顾大祖、陈云垂、周康、胡魁、皇甫枰、韩崂山、宋洞明、白煜、何仲忽、林斗房、尉铁山、刘元季等,有正值壮年的徐北枳、陈锡亮、李陌藩、刘彦超、宁峨眉、郁鸾刀、曹嵬、寇江淮、谢西陲、李翰林、常遂、许煌、洪骠等,身边还有半步武圣徐偃兵、白狐儿脸南宫仆射、主持军政事务的徐渭熊、生而金刚徐龙象、魔头洛阳、徽山轩辕青锋是、阴物徐婴、呵呵姑娘贾佳嘉等,这么多谋士将臣、江湖高手,就为了死拼北莽?将北莽打废了,北凉也废了,却成全了燕敕王赵炳的儿子赵铸,何苦呢?
徐凤年为什么不称帝,也就是作者不想他称帝,书中写写而已。说着大义,为了中原少死人,实际上徐凤年就是自私自利,不为北凉猛将士卒着想,只想着让自己顾全大义。史书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按照黄三甲的说法,徐凤年为离阳死守北凉,最终却是青史骂名千百年。
为离阳这个白眼狼,死守北凉,死磕北莽,死伤将士无数,中原也没多少人知道北凉的悲凉,真是一肚子窝囊和憋屈。
想起《赘婿》中的宁毅,终究意难平,紫宸殿上一怒杀天子周喆,开启了征战天下的序幕,这可比徐凤年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