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诗词豪迈、奔放,他的性格乐观、豁达,但他们个人生活确实是很不幸的,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苏东坡出生在四川省眉山县,他的父母都是文化水平很高的人。他和弟弟从小就
不幸福!
人们说:幸福是一种内心感受,与心外无关。真的吗?我们就从情感和仕途上看苏轼的幸福与否。
一、爱情上让人唏嘘
苏轼共有三任妻子。
发妻王弗,年轻貌美,温婉大气,16岁嫁给苏轼,夫妻琴瑟和谐,伉俪情深。但天不佑人,王弗26岁时病逝。千古悼亡第一词《江城子·记梦》就是苏轼忆王弗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第二任妻子王闰之,温柔贤惠,知足惜福。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在苏轼的官海沉浮中,与之同甘共苦。王闰之逝世。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
第三任妻子王朝云,能歌善舞,天生丽质。可贵的是与苏轼志趣相投,可谓苏轼的红颜知己。但不幸的是,朝云也先于苏轼撒手人寰。朝云逝后,苏轼将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娇妻三人,皆红颜薄命,先于苏轼而去。
二、政治上让人扼腕
苏轼是一个旷达、通透、乐观的人,儒释道三教皆通。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比如: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3、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但是,在这些旷达、通透的诗句背后不也可以品出苏轼的自我宽慰、笑中有泪吗?再如:
1、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2、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3、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3、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4、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从这些诗句可以读出什么?是否可以读出苏轼笑声中的苦涩、豪放中的辛酸及“归来”之意呢?
不论对谁而言,生不逢时,有才难用都是一种不幸、悲哀!何况苏轼这样一个奇才。
再者,无论苏轼内心多么强大,心胸多么豁达,都不能改变包围着他的残酷的现实。
爱情满身疮痍,仕途一波三折。所以说,苏轼是不幸福的。即使他说:“人间有味是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