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就有人使用放大镜以及戴眼镜了。十三世纪的元朝,意大利旅游家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中国宫廷中有人戴着眼镜在“工作”,在社会上看到老年人戴眼镜看书上小
少年嗜书谒目力,老去观书涩如棘。——出自陆游的《夜坐闻湖中渔歌》
其中不光描述了近视眼这种疾病,连发病原因都描述出来了。读书时不正确的用眼习惯,是导致近视眼发生的重要因素。
古代的近视发生率很低,主要由于读书人群偏少,维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确实没有啥要用眼的地方。
而读书人中近视绝对是高发病症,有着“进士皆近视”说法,这是由于古人的读书环境更加恶劣。好点的只是烛火,差点的就只能囊萤偷光了。
白居易、欧阳修等人都受此困扰。甚至晚年的欧阳修已经沦落到要靠书童读书自己来听的地步。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宣统年间,近视镜传入中国为止。虽然此时它的价格昂贵,但并不算啥主要问题。
平民老百姓又用不着,需要使用它的主要是精英人群,他们有的是钱。比如加班狂魔,雍正同学,留下的画像里关于他戴眼镜的情景可是不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