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诗里面第三句可以不用押韵(但必须是仄声),而一旦四句全部押韵反而像打油诗了?

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也就是古风和格律诗。
所以题主的问题中间有一些地方有疑义。
为什么古诗里面第三句可以不用押韵(但必须是仄声),而一旦四句全部押韵反而像打油诗了?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6 02:03:58

古诗讲究起承转合,符合这样格式的诗句读起来,才能产生抑扬顿挫的韵律感!

所以古诗的第一句结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只是不押韵一定用仄音结尾。而第二句是承,是承接的意思,可以承接第一句的韵,这样的承接通顺些,也可以承接第一句的仄,这个承接有点转的意思。

第三句的转是真正的转,不仅是音律的转,在诗意上也多是与上几句转向的句意。如果在此还押韵,在音律及意思上都太顺了,太顺就没有跌宕的味道了,读起来是顺,但也溜,第四句再押韵的话,就是完完全全的顺口溜了,顺口溜难成诗。

当然,句句押韵的诗也有,那是柏梁体诗,比如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就是柏梁体诗,把柏梁体诗能写好,还写的意趣盎然,才气四溢的,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柏梁体诗除了杜老夫子的诗比较著名外,其他的著名的也不多!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