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腿子一词源自何时,有何历史故事?

狗腿子一词起源于明末清初。
有一句俗话叫“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是说北京人油腔滑调,天津人嘴皮子好使,保定人喜欢在官府衙门当差。
但是,这句俗语的本意却不是这样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8 13:45:35

狗腿子一词起源于明末清初。

有一句俗话叫“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是说北京人油腔滑调,天津人嘴皮子好使,保定人喜欢在官府衙门当差。

但是,这句俗语的本意却不是这样的。

清朝康熙为了剪除鳌拜,悄悄地在内廷设立了一支善扑营。善扑营从八旗亲贵中选拔一群身强力壮的少年组成,在宫内陪同皇帝练习“布库”。“布库”是蒙古语,就是汉语中“摔跤”的意思。1669年5月,正是这群鳌拜根本看不上眼的少年,在武英殿内将鳌拜拿下。

善扑营立下了大功,得到了丰厚的奖励。此后,善扑营成为了皇帝的贴身侍卫,并经常为皇帝表演摔跤。他们的待遇也非常好。善扑营的规模不大,只有300多人,但是都是摔跤高手。善扑营解散后,许多摔跤高手带着摔跤技术就在北京、天津、保定三座城市落地生根。

善扑营流落到北京的摔跤高手最多,他们不但身强力壮,而且摔跤水平很高,身体灵活、油滑。寻常人等,与北京摔跤选手进行比赛时,一碰到他们的身体就被滑走于是人们就送了这些北京摔跤选手一个外号“京油子”。

善扑营流落到天津的摔跤高手也很多。天津人在摔跤之前,会用嘴舔一舔指甲。外地人不解其故,于是“卫嘴子”的说法就不胫而走。

从善扑营流落到保定的摔跤高手并不多,可是,保定摔跤风气很浓厚,有悠久的摔跤历史,本地有很多民间摔跤高手,摔跤技术最为巧妙。在比赛时,两位选手敏捷地靠近,手一搭上就立即摔倒,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保定摔跤讲究速度,要求快捷干脆,以快打快,瞬间结束战斗,因此被称为“保定快跤”。

“保定快跤”有一种技巧,叫“勾腿”。这技巧使出来,能迅速将对手放倒在地,取得胜利。就这样,人们称赞为“保定府的勾腿子”,与“京油子”和“卫嘴子”并称为摔跤界的三大流派。

因为这个技术,使得保定的高手们大部分进入衙门当差,有的进入了富贵人家看家护院,有的进入镖局护镖。都是以跑腿和打手的角色出现,难免做出一些不法的事来,久而久之,勾腿子慢慢地变了样,成了“保定府的狗腿子”。

狗腿子慢慢的成了贬义词。

这是此词真正的来源,那些民间传说,都是附会故事,听听就行,不必当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