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此心安处是吾乡”比杜甫的“不死会归秦”高明吗?

故乡无方所,只在自心中。随遇而安之苏
大学士,处处是他的故乡。是一种随缘不
变的高境界。同样是漂泊,苏东坡和杜甫,为何一个随遇而安,一个心境惨然?
这是一个极好的问题。很值得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1 10:49:38

同样是漂泊,苏东坡和杜甫,为何一个随遇而安,一个心境惨然?

这是一个极好的问题。很值得我们认真探究一下。

天涯漂泊的苏东坡和杜甫,在面对故园的时候,为何会有完全不同的想法?苏东坡说管他什么地方,只要活的开心就是故乡,换一句话说,就是苏东坡可以很开心地接受漂泊,即使是远在天涯,他都能把天涯活成家园的样子。

而杜甫,一生也是四海为家四处漂泊流浪,他曾经说自己就是那孤独的沙鸥,永远漂泊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杜甫说“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时候,想必内心是极其悲凉的。杜甫一生的命运,似乎注定是漂泊无依,最后好像也是死在舟中。

苏东坡的遭遇,大概比杜甫好了一点。因为苏东坡起码没有忍受过一家人挨饿受冻的折磨。杜甫就很惨,除了投靠在四川成都的朋友严武,在成都浣花溪建起了几间草房的那段日子,其余的时间,杜甫一直在颠沛流离之中。

性格决定命运,价值观决定思想和行为方式。在宋朝,苏东坡算是比较悲惨的一个官员,他和他的弟子黄庭坚、秦观一样,动辄得咎,无论是新党王安石得势,还是旧党司马光上台,苏东坡和他的弟子总是被贬的命运。但在长期的被贬中,苏东坡把困苦的日子活成了诗歌,活成了书法,活成了千古名文,活成了诗书画词四绝的文艺大师。

他还成了美食家,成了幽默的段子手,成了歌女眼中的才子,成了和尚眼中的好朋友。苏东坡的大部分伟大的作品,都是在贬谪期间特别是在最苦难的黄州时期写出的。

我们可以说,无贬谪,不东坡。但是黄庭坚和秦观的境界就稍微差了点,特别是秦观,终日忧愁,被人称为是古今伤心人,以至于早逝,而黄庭坚虽然乐观一些,最终还是忧郁而死。

而苏东坡,面对苦难,总是该吃吃该喝喝,管他别人怎么说的态度,这种随遇而安随缘旷达的人生态度支持苏东坡熬过了多少个寂寞的日子,熬过了多少个生命的寒冬。

而杜甫,总是一副苦瓜脸,总是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要知道,杜甫做过最大的官,大概也就是相当于乡镇的科级干部而已,但是杜甫总是心怀天下,他总是幻想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时候,他标准就是个流浪汉的工资,想着丞相的事的人。所以,杜甫的一生都很焦虑,都很累。

苏东坡的随遇而安,杜子美的焦虑不安,反映在两首不同的诗词中,两相对比,意味深长。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其实,这是一首夸赞朋友女朋友的词,就是这样一首词,竟然写出了与天下人心有戚戚焉的千古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

柔奴是朋友的女朋友,天姿国色歌喉婉转,她陪同王定国去了天涯海角那当时连鸟都不拉屎的地方,但十年过去了,柔奴竟然越发年轻漂亮,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苏东坡最后说,原来柔奴有一个豁达的心,一颗随遇而安的心,她能把异乡当成是故乡,只要自己能心情平静的地方,哪里都是故乡。

这哪里是写柔奴啊,这就是苏东坡的自画像,因为,苏东坡同样经历过天涯孤旅漂泊的时光,苏东坡同样没有被苦难击倒,他同样乐观旷达,他同样是四海为家。

而杜甫的家园意识和儒家的建功立业的意识特别强,他渴望恢复祖上的荣光,渴望能得到机会,重新回到朝廷,虽然那个朝廷,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蹂躏之后,已经变得千疮百孔,但杜甫依然痴心不改。对于杜甫来说,位于古老的秦地的长安,既是他的故乡,更是他的人生理想得以实现的地方。所以杜甫下定决心,无论什么困难,也要回到长安区,回到自己的理想启航的地方。所以杜甫在送给自己的好朋友的诗中写道:

不死会归秦!

我们不妨看看原诗吧: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鼎湖瞻望远,象阙宪章新。四海犹多难,中原忆旧臣。与时安反侧,自昔有经纶。

感激张天步,从容静塞尘。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

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阁道通丹地,江潭隐白蘋。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这首诗是写给自己的好朋友、小时的玩伴和长大后的恩人严武的。大致的意思是说:

朝廷的新皇帝征召你回去,四海之零仍然多难,朝廷思念你这位旧臣。你应时而起安抚君王的忧心,从早就具有治国的才能。你慷慨奋发壮大国运,从容地平定了西蜀的边争。如今要从蜀地返回京都,去朝廷辅佐新君。夜闻漏鼓盼望天明启程,计算着入朝应在宫莺罢啭的时辰。这里空留你的用兵之术,成都人民都愁苦万分。你将行经栈道进入朝廷,我仍在江边隐居有如白苹。这辈子哪能老于蜀地?如果不死一定要回到关中跟你一样效忠朝廷。你若能登上台辅之位,危机关头切莫顾惜自身!

在这首诗中,杜甫表达了对好朋友严武的希望,希望他回到京城之后,大展宏图,不要顾惜生命,为朝廷效力。接着说自己还在江湖漂泊,哪一天有机会,也要回到长安,言外之意是,你回去好好干,最好也把我调回去,好让我实现我的人生理想。

诗虽然写的豪壮,但仍然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悲伤,与苏东坡的那首词体现出来的轻松。旷达随缘自适的情绪,是完全不同的。

当然,我们不能说,苏东坡就是比杜甫高明,但是我们可以说,人生短短的一瞬中,苏东坡的大大咧咧的性格,带给了他五彩的幸福快乐的生活。

苏东坡身上儒道佛兼修的气质,让他无论在哪里都是故乡,无论遇到什么苦难,他都能淡然处之,因为,在苏东坡的眼里,神马都是浮云,因为,”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而杜甫,除了感叹自己”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之外,就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沉郁悲凉的性格,让他一生凄凉。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