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几乎是百十年来围绕诺贝尔文学奖的经典问题之一,也是几乎所有奖项评选都要遭遇的问题,也就是外界对于获奖者值与不值的常规性考量,情理之中。
落到诺贝尔文学奖上面,117
这个题目几乎是百十年来围绕诺贝尔文学奖的经典问题之一,也是几乎所有奖项评选都要遭遇的问题,也就是外界对于获奖者值与不值的常规性考量,情理之中。
落到诺贝尔文学奖上面,117年以来,115位获奖者,能被说不属于文学界的获奖者也就是丘吉尔、柏格森、罗素、达里奥·福、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鲍勃·迪伦等人。
丘吉尔做过英国首相带领英国军队对抗法西斯,淡出政坛以后开始写作,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闻名于世,1953年被颁奖,获奖理由是“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因为二战,诺奖在1940年到1943年连续四年没评,授奖给丘吉尔看上去更像是对二战胜利后的一种心灵慰藉和对指挥者的仰视。
柏格森、罗素都是哲学家,在公众眼中不能算是文学界人士,罗素凭借《哲学—数学—文学》1950年获奖,被评价为“表彰他所写的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柏格森因为对历史、社会的深刻洞察,靠《创造进化论》获得1927年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他那丰富的且充满生命力的思想,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光辉灿烂的技巧。”
达里奥·福是戏剧家,代表作有《他有两支长着白眼睛和黑眼睛的手枪》《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总是魔鬼的错》等,1997年获奖,评委会的颁奖词是“其在鞭笞权威,褒扬被蹂躏者可贵的人格品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堪与中世纪《弄臣》一书相媲美。”
阿列克谢耶维奇是白俄罗斯记者,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专注非虚构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代表作品有:《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最后一个证人》《锌皮娃娃兵》《死亡的召唤》《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2015年获奖,“样声音的作品,一座记录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碑。”
鲍勃·迪伦是美国摇滚歌手、作曲家、民谣艺术家,最大的身份标签是歌手,《像一块滚石》《答案在风中飘荡》等作品堪称经典,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评价其“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
他们通行世间的面目都不是纯正的文学家,而且文学奖的评奖标准历来神秘,评委会那帮老爷子的口味也摸不准,所以被外界议论非文学领域的获奖者也在情理之中。但果真如此吗?
文学的定义真的只是小说、散文、诗歌吗?不是的,随便翻一下《现代汉语词典》,文学词条解释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本来是包括戏剧的,但是逐渐的戏剧因为影像化的原因,被潜意识撵出了文学领域。
如评论家施战军所言“现在文学分工越来越细,束缚文学的手脚。文学从古到今都是包含了剧本、歌词这些体裁,过去没有这么多边界,如曹禺这些剧作家是属于文学界,莎士比亚剧作是属于文学,安徒生童话也是属于文学,只是如今很多人习惯上把诗歌、小说、散文作为文学,把剧本、歌词等归到文学之外。”人民文学还曾经刊发过歌词、政论片解说词、相声、快书作品等等,可见文学的边界向来是宽泛广袤的。划分标准也不必太过严苛,丘吉尔的回忆录在西方都被看成散文类作品。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提到的文学奖部分说“一份应授予在文学领域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杰出作品之人士”,这一判断比较模糊,所以文学奖也没规定死必须给散文诗歌和小说。
归根结底,这是个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