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车臣战争,俄罗斯出动4万大军,为什么会折戟而归?

车臣问题一直是俄罗斯比较头痛的一个问题,而车臣也是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第一次发生局部战争的地方。车臣的面积相对于俄罗斯来说还不到1‰,但却一直是俄罗斯国军事政治投入的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7 01:14:04

几个世纪以来,俄罗斯人一直在为控制北高加索地区而战,车臣人的祖先早就与他们打过无数次交道了,俄罗斯每一次占领车臣,都会点燃当地对莫斯科统治的仇恨,继而激起新的叛乱。

车臣人厌恶俄罗斯人的统治,在民间文化、族群态度上都有极大的独立意愿和排斥思维,俄罗斯虽然在名义上的“国土”作战,实际上进行的却是一场近似于对异族、异国的侵略战争。

第一次车臣战争的全盘失败,军事战略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之一,莫斯科方面作战思维僵化,对不合时宜的苏联战略思想过分依赖。

按照当年苏联的战略排布,他们一厢情愿的认为车臣会如同冷战中构想的中欧、西欧那样,宁愿宣布城市无条件开放,也不愿意它被战斗摧毁。因此,苏联战略中城市地形只有两种选择:

1.如果它重重防御,那就绕过它。 2.如果它无法防御,那么就在大纵深推进中将其拿下。在具体的实施中,坦克将成为排头尖锐,然后是大批的装甲车和跟随步兵。这种思维虽然在战略性上不存在什么问题,却严重的缺失对小范围、高烈度战场的把控。

刚刚独立的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战略战术思维,他们还没有将高烈度的城市战争纳入未来战争的概念,这方面的布局不足甚至阻碍了俄军的先期准备能力,他们将大批新兵直接投送到战场,连他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都没有告知。而实际上,俄军的司令部也是懵的,他们只有“大军推过去——结束战斗”这种最简单的概念。

1994年底,俄军进入格罗兹尼,他们旋即为全世界展现了一个现代战争的反面教材。俄军不认为格罗兹尼是座坚城,于是大批坦克成为突击前队开进了城,它们随即被四处释放的火力点分割包抄,继而消灭。

在《俄罗斯城市战术:格罗兹尼战役的教训》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的纳闷之情——苏联在二战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城市战争的知识,还将这些知识纳入到了军官培训体系和研究中,可这些经验并未体现在俄军身上,它们怎么就随着红军消失了?二战时的红军可是城市战的专家,斯大林格勒、布达佩斯、维也纳、柯尼斯堡、柏林,苏联分析人员记录了什么是有效的,什么不是有效的,他们的军队表现的极为专业。

在俄军进行的151个小时的连排级战术训练中,专门涉及城市环境的战术训练时长只有5、6个小时,对许多人而言,城市任务的唯一准备工作只是一份粗浅的巷战指导手册。

俄罗斯指挥官自己都对这场战争没什么信心,国防部长帕维尔·格拉切夫(Pavel Grachev)将军当时将1968年布拉格的经历作为参考,认为俄军将只会遇到最低限度的抵抗,以至于有指挥官告诉士兵:“你们不要期待什么战斗。”

然而他们面对的却是虎视眈眈,枕戈待旦的车臣人,许多车臣军队才才刚刚换下苏联红军的标识,他们远比对面的新兵蛋子要老练、油滑和坚毅。

当俄罗斯士兵沉浸在一场他们不想、不期望或不准备的战斗局势中挠头时,车臣前红军们已经挖好了陷坑,用的还是叶利钦之前送来的装备。当俄罗斯新闻将车臣叛军报道为“一群松散的土匪”时,车臣老兵们已经准备了3-4个月了,他们制定了详尽的战斗计划,按照二战经验以“责任区”对防区进行划分,还训练了民兵、建立了多条通讯体系。

叛军最大的优势是了解自己的城市,这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战术机动性,除了各种轻武器外,车臣军还拥有车载多管格拉德火箭发射器、少量的T-72、T-62坦克、自行火炮、反坦克炮和BTR-70装甲车,还有美国的“毒刺”防空导弹和C-4炸药。俄军战后还声称车臣人使用了一些氯气化学武器,这是用化学药品简易制作的。

车臣几个月的准备活动得到了大量外国势力支持,除了印古什共和国这样的二五仔外,周边立陶宛、阿塞拜疆、巴基斯坦、阿富汗甚至土耳其都有不同程度的插手战争,有许多来自这些地区的武装分子和雇佣兵,某些国家还提供了武装分子的训练营,他们重新培训了大量车臣老兵和民兵。后来阿富汗被认为是“援车臣战士”最多的地方之一,他们与苏联有长期的战争,许多部族势力常年为西方反苏势力服务,换个阵地继续打苏联他们求之不得,更何况这些部族战士与车臣人同属一个宗教。

格拉切夫攻克车臣的计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4年11月29日开始,到12月8日结束,共8天,他为之设计了航空和武装直升机攻击,还做好了电子战攻击的准备。12月7日到9日为第二阶段,共3天,俄军将五路包围格罗兹尼,并控制车臣全境。12月10日到14日为第三阶段,俄军将占领总统府,拿下电视台、广播站等重要设施。

结果俄军的攻势一开始就出了纰漏,先是空军方面的战机派出出现问题,继而是地面部队拖拖拉拉的集结,他们原定11月29日的行动到12月11日才缓缓展开。当部队行进到北高加索时,俄军这才发现与原先的“简单任务”不同,这里的居民毫无群众基础,将他们视为仇寇,这导致格拉切夫再一次放慢速度,修改了时间表,对格罗兹尼展开行动的部队蠕动到12月26日才到位。

俄军自己的行动也发生了问题,格罗兹尼并没有被完全的包围,居然还留有通道让车臣人从容撤走老幼和输入军人、装备,车臣人借此机会调整了布局,进一步从对策上强化了城市的防御。普京时代重新梳理第一次车臣战争时,将之梳理为“内鬼作案”,认为俄联邦内部有人对叛军提供了支持和放水,甚至印古什共和国方面还成了车臣的补给来源,其它与俄罗斯对着干的,如立陶宛等国家更是表现的明目张胆。

格拉切夫草率的计划成功的葬送了俄军,他们一厢情愿的对高敌对地区搞了场“和平包围”,动荡不堪的军队里充满了新兵蛋子和刚提拔的军官,叶利钦不是斯大林,彷徨不堪的俄罗斯也没有当年苏联的慷慨激昂;三心两意的侦查部队连前出查探都敷衍了事,追责的时候他们会理直气壮的打报告:“地图不对,比例尺都是错的,我们没法查”。

可以说,当车臣老红军们还没有完全褪色的时候,俄罗斯军队已经让叶利钦和他的忠仆们改造回了帝俄白军,车臣战斗开始后,不少俄军指挥官没能尽力发挥自己部队的能力,反倒像美军那样不断的争吵抢夺有限的空中支援,仿佛没了航空优势他们就不能打仗了。然而那时偏偏因为恶劣的天气原因,让俄军的空中优势无法有效发挥。更进一步来说,即便有空中优势也白搭,城市战的特殊性可以极大的抹平空中打击的能效,这在巴士拉之战、叙利亚战争、第二次车臣战争中多次被验证。

许多俄军直到格罗兹尼围城,车臣游击战已经对己方造成一定威胁的时候,仍然认为这是一场展示武力的战争。俄军从格罗兹尼的北部、东部、西部,以三个V字形的装甲阵型冲入了市内,如无意外,内政部和联邦安全局的特别部队将协助他们占领关键建筑。其中北部、东部部队控制市中心、封锁总统府,西部的占领火车站后再突向北方,与其它部队连成一线,分割格罗兹尼,达到孤立市中心顽敌,隔离杜达耶夫指挥机构的目的。

车臣军队的布局与俄军所想的截然不同,他们并没有像格拉切夫判定的那样完全集中在市中心,反倒布置了三个独立的防御圈。其中内圈绕总统府周围1.5公里半径的建筑进行防御,车臣人改造了建筑上下层,尤其对狙击口和反坦克武器的发射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造。通往市中心的道路则成了可以直接炮击和发挥坦克火力的真谛,谁上来都是死路一条。此外车臣人在桥梁、化工厂、广场、主要街道都设置了据点,做好了城市游击战的准备。

所以一切都没有如俄罗斯人所想的那般容易,先头突击部队遭遇了数量不等的顽敌抵抗,据说多的地方车臣军超过俄军10倍,头几个小时的战斗就让俄军被困在了街道上,装甲车一辆接一辆的被各种反坦克火力从楼上击毁,而俄军的坦克却死活够不着那些火力点。车臣军队使用的战术并不先进,早在柏林之战时德国人就已经这么做了。

比装甲部队更惨痛的是手足无措的新兵们,许多人根本不明白为何来到这里,甚至不知道与谁作战,其中不少人连在一起受训的经历都没有,只是纯粹的应征然后被简单培训就送上了战场。

苏联解体的这段时间成了俄军撂荒的集中点,1992年以来俄军就没有再有过任何的团级别以上演习,部队的日子过得相当凄惨,一般只有30-40%的资金和物资供应,以至于许多部队靠倒卖军火、机械赚钱糊口,兵力也达不到实额

躲藏在预设阵地中,还能即时窃听俄军信道的车臣战团优势非常大,俄军的坦克炮远距离无法消灭地下室中的人员,近距离则会被打不着的高处反坦克火力威胁;混乱的俄军要么不知道被哪里射击,要么被多支车臣战队发动的攻击打晕,完全跪倒在多角度、多位置的打击中。车臣军队控制了50-250米的各种火力点,而先期坐着装甲车进城的俄军根本没法在移动中对他们有效射击,以至于许多俄军最后干脆爬上了装甲车顶,他们不再信任装甲车的防护力,更不愿在狭小的空间中被一发全端。

后来的大致统计是,车臣狙击手完全把控了伏击优势,他们成功的瞄准了车辆的燃料、电池、发动机,以最少的弹药干掉了更多的装甲,平均3-6次射击就有一台俄军装甲被摧毁。叛军中老红军多的是,他们非常老练的避开了T-72和T-80的反应装甲,将火力集中在对方的顶部、尾部和侧翼,为对方带去了惨痛的杀伤。

俄军的交战规则也相当天真,有一条命令是:“ 除非敌人先开枪,否则不允许开火”,无数俄军士兵为此失去生命,有人到死还在拼命请示上级应该如何是好。叶利钦更好笑,他下达了高级指示,禁止12月24日用固定翼飞机轰炸格罗兹尼,再加上恶劣天气,这导致苏军的SU-25和SU-24M攻击机到1月3日才开始对地攻击。

己方造成的杀伤亦成为俄军伤亡的一大来源,俄空军曾经在错误的导航标示下,一举摧毁了104空降师5辆战车,还多次炸塌己方占领的楼房。有一些后世的分析认为,这是因为车臣方面得到了西方先进的电子干扰技术,影响到了俄军飞行员的发挥。但亦有说法认为纯粹是俄军自己马大哈,在恶劣的天气里,让SU-24在3000-4000米高空投弹,再精准的弹药也会坑爹。

根据一些亲历者的信息估计,包含空军在内,俄军的自我杀伤数字实际上远超车臣的杀伤,自伤比例可能达到了60%,许多俄军士兵惊慌失措,他们对任何移动的东西狂射,这比敌人的威胁还大。

继而夜视器材也被证明在城市的烟雾、火光、蒸汽中无效,这继续加大了神经过敏的俄军杀伤己方,而且俄军士兵发现,己方的红外设备很容易成为对方被动观红设备的靶子,他们只能选择草木皆兵。

车臣狙击手在战争中的表现相当突出,他们有些人与伏击战队共同活动,有些艺高人胆大的则选择2人小组或传统的苏军“孤狼”式行动。这些人耐于潜伏,手段冷血,特别喜欢射击士兵的腿,然后再干掉试图抢救他的战友。如果战友不出来援救,他们会慢慢虐杀倒地的士兵,包括打断对方手指、攻击睾丸或容易粉碎的肢体。

但狙击手不是唯一用脏手段的人,许多车臣雇佣兵会做得更绝,他们使出的手段从斩首俘虏到肉刑切割无所不包,甚至故意将俄军士兵的尸身当做掩体架在窗台上,给对方制造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经常性的在死去的俄军士兵身上设计诡雷,诱杀那些收尸或查探的俄军;有时候武器、食物、玩具、文件甚至铺着报纸的地板都会成为诡雷安置处,简直炸得俄军心胆俱裂。

而有些武装分子的逃跑方式也出奇的简单,他们有的干脆伪装成红十字会人员,戴上臂章大大方方的抬着伤员走人,有的干脆以平民身份躲藏,甚至会给俄军指出正确的道路,获得信任。有的车臣迫击炮组干脆开车作战,打完炮弹把火炮一扔立马走人。

除了迫击炮,他们的后座箱里可能还有重机枪或RPG,甚至SA-7和SA-14导弹,专门拿来对付俄空军。车臣当年有种ZPU-2、ZPU-4多联机枪卡车,它们与导弹一起,对俄军的直升机和低空设备造成了巨大影响。

说没有高人指点是不可能的,车臣军队所做的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比如后来的舆论战,叛军们将破烂的坦克挪到市中心敏感地带的建筑中,然后他们拉来大量的记者采访,于是当车臣人故意在这些建筑中开火时,俄军的报复性火力便接踵而至,继而将附近的学校、医院、幼儿园、民房当着记者面炸得稀碎。于是“记者”满意的走了,“可怜的被蹂躏的车臣人”便出现在世界新闻中,继而为他们吸引来更多的政治支持,乃至民间募捐和志愿人员。

是不是感到很眼熟?这不就是如今叙利亚自由军使用的套路吗?说对了,许多玩意儿还真就是同一拨人。

俄军在后期改变了打法,很快吸取了战斗经验,车臣最终也没能讨到好,俄罗斯的伤亡人数再也没有达到袭击的头几天的水平。之后的战斗主要是反恐战争和对各地叛军游击队的镇压,俄罗斯最终在1996年服软,再之后杜达耶夫也给干掉了,这是后话。

由于叶利钦受到大选的压力,他干脆与车臣签订了挺火协定,这导致俄军前功尽弃,38000人的浴血奋战,5732人的阵亡和失踪,好不容易赢来的局面统统付诸东流。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