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犁丈人地,不娶活汉妻”什么意思?

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进萝卜园”,“宁娶寡妇,不娶生妻”,看似非常硬气的两句俗语,其背后更直白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人情世故和人生教训。那么题主的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3 22:19:14

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进萝卜园”,“宁娶寡妇,不娶生妻”,看似非常硬气的两句俗语,其背后更直白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人情世故和人生教训。那么题主的“不犁丈人地,不娶活汉妻”,具体是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穷死不耕丈人田

在古时候人们都是靠种地为生,有土地则代表有话语权,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男儿娶妻成家之后就应该有志气,得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来立足于社会,这样才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如果一个家庭的男人整天就知道游手好闲,好吃懒做,饥一顿饱一顿,甚至沦落到要靠女方家接济、施舍、耕丈人田的地步,这样就会被外人耻笑,戳脊梁骨,以致在社会上抬不起头。

所以,作为一个男人就应该顶天立地,有骨气,即便是穷也要有志气,想办法去摆脱窘境,否则会被人瞧不起,甚至从骨子里被认为是一个“软蛋”。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应该都清楚了,所谓的不耕丈人田,这个“田”其实不仅仅是指老丈人家的田地,而是泛指女方家任何形式的接济和施舍,男人就应该顶天立地,靠勤劳致富,所以这句俗语于古于今还是具有一定正能量意义的。

宁娶寡妇,不娶生妻

从古至今婚姻都是人生大事,所以在婚姻嫁娶这等大事上都不敢儿戏,都要讲究个门当户对,八字合婚等,这是当时社会的主流婚恋观。不过也有另外一种婚恋观是这样么说的:“宁娶寡妇,不娶生妻”,这里边的“寡妇”好理解,“生妻”是个什么意思呢?

其实“生妻”就是指离了婚的女人,在古代是指被男方休掉了的女子。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女子地位低微,除了相夫教子,三从四德外,还要遵守“七出”这样的恶俗,否则就会被休掉,那么“七出”又是什么呢?

“七出”也就是封建社会休妻的七种理由:

无子,一也;

淫佚,二也;

不事舅姑,三也;

口舌,四也;

盗窃,五也;

妒忌,六也;

恶疾,七也”

整体来看,七出的内容大多是以夫家整体家庭家族的利益为考量,凡是因为妻子的行为或身体状况,不能符合于这个考量,夫家或丈夫就可以休掉妻子。因此七出完全是封建社会对妇女的一种压迫。

理解了“七出”的意思,那也就不难明白“生妻”的处境了,被丈夫休掉的女子,人们就会认为她一定是犯了七出中的错误,导致其名声受损,会受到社会的歧视和抵触,想要再嫁就很难了。

然而寡妇却不一样,虽然常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也仅此而已,但相对“生妻”而言,她们身上并没有被休掉的“污点”,同时社会对于寡妇还存在一定的包容和同情心,所以社会在对二者进行考量的时候更多的还是偏向寡妇。

比如说赵匡胤才貌双全的花蕊夫人,此人便是“寡妇”,但同样可以嫁入帝王之家。然而“生妻”再嫁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于是便有了“宁娶寡妇,不娶生妻”的说法,这其实是古代社会对离婚女子的压迫和歧视,这是不公平的待遇!

竟然可以休夫?

其实在古代,也有极少数女子有休夫的行为,相对休妻,休夫的代价却是非常大的。比如说在宋朝,律法规定女子休夫,无论谁对谁错,女子都要接受坐三年牢的惩罚。我们熟知的千古女词人李清照,即便她才华横溢,家世显赫,据说休夫之后也付出了坐牢的代价。

结语

不难看出,“宁娶寡妇,不娶生妻”其实是受封建社会、男权主义的荼毒,对女性带有偏见的一句俗语。很显然放到现在的婚恋观中来讨论已经不合适了,但是在俗语背后,抛开其不合理性,再深究其隐含的意义,古代社会对于一个人的道德品行规范有着严格的要求,仅这一点还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六哥学文化,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