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讲,宁劝赌,别劝嫖;宁穷死,别娶生妻,这句话看着好复杂的样子,有些人一时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可以劝赌,却不能劝嫖,又为什么宁愿穷死,也不要去娶生妻呢?古人就不能将话说的直白点吗
老年间人常说,毁人生的五大爱好“吃喝嫖赌抽”;以及找钱的五大恶习“坑蒙拐骗偷”。
这些爱好其实都有讲究,吃喝不分家,有好吃的要配点好酒喝两口;烟酒不分家,喝着酒的自然要给点上烟;嫖赌不分家,喜欢赌的赢了钱自然要劝你去嫖。
实际上之所以连锁反应,还在于这些爱好里,他存在人际交往功能。
性格弱势的,吃不消别人劝,一来二去,自己便容易陷入其中,又由于前五样都都是耗钱上瘾的事,而后五样都是好逸恶劳,非法手段找钱的方法。经常混到一起,不变成同类项,就成受害者。
俗话说“宁劝赌,别劝嫖;宁穷死,别娶生妻。”实际上就是劝人在人际交往中,吃喝劝一劝也就算了,碰到赌和嫖都别劝,这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底线。
“宁劝赌,别劝嫖”所要表达的意思并不是劝赌不劝嫖。而是最好两样都不能劝的意思。如果非得坑人不倦,那也不能劝人嫖。
古往今来,因为赌博而侵家荡产、卖儿卖女的不在少数。
《活着》里的富贵就是这么个主,家道到了他父亲这辈,虽说败落了,可好歹还是有个老宅子,还有百十亩的地,还算是个殷实之家。
但是就因为赌,结果田输掉了,老宅输了,差点连老婆家珍也给输了。十赌九诈,原因是龙二这样的主惦记着富贵家的老宅。实际上早就算好了,都是按照富贵家产设的局。
富贵没输光之前,大烟泡子准备好,好茶、好戏伺候着,富贵输光了,一脚踹出门。等富贵明白了怎么回事,游戏也就结束了,富贵没钱,再想赌也没人跟他赌。
“嫖”比“赌”危害性更大的地方在于“销魂噬骨”。不但影响了家庭,还会伤害到当事人本身。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嫖客,被他堂兄“劝”去嫖娼,结果得了杨梅大疮,年纪轻轻19岁便丟了性命。甚至因为他的死,直接改变了历史的命运。所以可以想象劝他出去嫖的人又要担负怎样的责任?
当然了,“不劝嫖”还有一个层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嫖”和“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比“赌”更隐私,劝嫖之人,也就意味着掌握着别人的隐私。所以为大家彼此好,这些事能避免尽量避免。
“宁穷死,别娶生妻”其实多少含有一点封建糟粕的。他的意思是“宁可穷死,也不要去娶有前夫的女人。”
现在看来这话真的美什么道理可言。但是炒米讲个故事,你或许会觉得还是多少有点道理的。
当年常凯申在上海滩跟着陈其美混的时候,有一次陈其美带着小弟去妓院,陈其美让常凯申随便挑一个。结果常凯申没挑中小姐,却挑中了一个侍候小姐的“细作娘姨”姚冶诚。
结果陈其美花了大价钱把姚冶诚从她老公沈天生那里买断,姚沈两人离婚,并且安排给常凯申做了外宅。结果这个沈天生是个大烟鬼,本来就是入赘姚冶诚家的,买断姚冶诚的钱花完了,又三天两头来找姚冶诚要钱。
当时蒋介石因为陶成章的案子,一直东躲西藏,有时候连陈其美都找不到他。这位沈天生大爷就像装了狗鼻子一样,硬是能回回找到常凯申。后来逼得陈其美要开枪杀了他,又给了一笔钱,才算了事。但也吓得常凯申远遁日本。
所以这个俗语放在这个事情上来看,多少好像还是有点道理的。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