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北伐军可以战胜当时的日军吗?


1927年,经过第一个阶段的北伐,北伐军已经击败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军队,占领了湖南湖北和江浙一带。
因为北伐军是有多路军阀组合而成的军队,每支军队都有很强的扩充愿望。到了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8 11:17:34

黄埔一期的李延年在北伐军撤离济南时,奉命率领全团与西北军邓殷蕃团阻击日军,共同掩护大部队脱离战场,两团不过3000余人,却顶住了日军第六师团5000多人马的进攻,血战三昼夜后主动撤离,李延年战后因功升任第九师26旅旅长。

(李延年)

当时还有一位北伐军宪兵连长主动率部留了下来,配合李延年团死守城垣,他的名字叫王耀武。

这就是发生在1928年5月3日的“济南惨案”,面对北伐军高歌挺进华北,其实日本帝国主义曾经两次出兵济南。第一次是1927年5月,以“保护侨民”为由,出动驻于大连的第10和第63两个联队各一部约3000人,由部队长乡田兼安少将率领到达济南,由于国民党发生内部“宁汉分裂”,北伐暂时中止,所以第一次没有发生碰撞和战争。

(方振武)

要说张作霖还是有点骨气的,听闻日军出兵后,他所控制的“安国军政府”立即向日本驻华公使提出抗议,意思是我们自己的家务事,胜败都不用外人操心,日军只好撤走。

1928年初曾经下野的蒋介石复职后,开始组织“二次北伐”,当第一集团军(蒋系)贺耀祖的第3军团和第二集团军(冯系)方振武第4军团迫进济南时,日军再次悍然出兵山东,并且派遣的是精锐的第六师团,师团长福田彥助中将。

(贺耀祖)

北伐军进入济南的两个军团的总兵力接近40000人马,以方振武为济南卫戍司令,而日军不过5000余,面对日军的挑衅和暴行,北伐军官兵摩拳擦掌要求还击,蒋介石权衡再三,决定不予抵抗,退出济南绕道德州北上平津,致使北伐军和济南百姓伤亡7000余人,于是有了李延年和王耀武的断后作战。

通过李延年部队的作战实践,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北伐军当时奋起还击的话,是完全有能力战胜日军的。首先是兵力占绝对优势,大约八倍于敌;其次是那个时代的北伐军士气如虹,黄埔军官团的作风和能力正是上升期;最后是蒋介石的黄埔党军和冯玉祥的国民军都使用苏式武器,装备上丝毫不落下风。

(日军开入济南的装甲车)

日军全面侵华时的一些制式装备,比如九二步兵炮、九二重机枪都是1932年才定型的,在1928年完成列装的制式武器只有三八大盖和歪把子等轻武器,其它全部依赖进口,步兵装备根本不具备优势。

并且1925年的“大正裁军”也使其常备师团数量有限,对战蒋冯阎李四个集团军100多万国民革命军,哪里来的胜算。

但蒋介石不这么考虑问题,他避战的中心思想,是不想因为与日军发生战争而破坏了北伐大计,一旦北伐军与第六师团全面开火,日本必然增兵,双方大打起来姑且不论胜败,张作霖和张宗昌都将渔翁得利,北伐进程将被迫中断。当然,这里面仍然不排除蒋介石有“恐日症”的因素。

内斗不休,才是民国时期对外软弱的主要原因,而并非不能一战。

(1927年的北伐军)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