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你都接触过哪些?

谢谢邀请 :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你都接触过哪些?本人才疏学浅只浅识四书其中讲到大学之要 ,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诚意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7 09:41:53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精华。

不读之无法领略中华文化的精髓。

具体说一下吧: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

比如说‬论语‬,是‬记载‬孔子的言行的‬一本书‬。孔子‬生前‬没有‬出‬,是‬孔子‬死后‬他的弟子‬的‬回忆‬而‬编著的‬。

孔子‬在‬当时‬也算是‬政治家‬,文学家‬,闻‬人‬了‬。因为‬什么呢‬?没有‬实力‬,没有‬水平‬,怎么会有‬72个‬优秀‬学生‬,三千‬弟子‬呢‬?当然‬孔子的‬三千‬弟子‬可能是‬虚指,但是‬当时‬春秋战国‬那个时代‬,已经不容易了‬。论语‬这本书‬还是‬很好的‬,一般人‬也‬容易阅读的‬了‬。有一些‬章句‬也是‬耳熟能详的‬。

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比如‬温故而知新‬。比如‬学‬而‬不思‬则‬甿‬。比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些句子‬都是‬比较‬熟悉的‬。

那么‬这里‬我突出‬说明了‬论语的‬重要性‬。

下面‬我来说‬中庸‬,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

第一章

第二章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大学》原文及译注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 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 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 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 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学‬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首先一个人‬把‬自己‬搞好‬,各方面‬都‬完善‬这就是‬修身‬,然后‬把‬家‬搞好‬,家庭和睦‬,老少有序‬,阖家欢乐‬,然后‬再去‬治理国家‬,把‬国家‬治理‬的好‬,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经济发展‬,军事强大‬,没有‬什么‬穷人‬,然后‬才能再去‬谈‬平天下的‬志向‬。

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不是‬一步而就‬的‬。世界上‬本没有‬直接成功的事情‬。在‬大学里‬说的很明白‬。先‬格物致知‬,意诚‬而‬心‬正‬。看起来‬理论简单‬,实际上‬内容十分‬丰富‬。这里就‬大概介绍了‬一点‬。

下面‬谈‬孟子‬,孟子这本书‬讲的‬是‬孟子‬的理论‬。首先‬,孟子‬是‬师承‬孔子的孙子‬子‬思‬的‬。是‬儒家文化‬一脉相承的‬。孔孟之道‬就是‬这个意思‬。有句话‬叫‬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说明‬孔子‬倡导了‬仁‬这个概念‬,孟子‬进一步‬提出‬义‬这个概念‬。孟轲\"受业于子思之门人\" ,曾游学于齐都稷下学宫。40岁以后,游说各国,到过宋、鲁、滕,梁等国。与当时的国君和重要政治人物有过很多精彩对话。都反映在孟子一书里面了。孟子被尊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而孟子本人也是以孔子继承人和捍卫者自许的。孟子对孔子推崇备至,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叹息自己出生太晚,\"未得为孔子徒也。\" 因为孟子受学于孔子孙子子思的门人,所以说孔孟之道,一脉相承也。 《孟子》一书记述了孟子游说各国及有关学术争鸣的情况,记录了孟子的教育活动和教育主张。全书共7篇,261章,约35,000字。篇名取开篇首句中二、三字,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孟子》千古名句,感悟深刻,让你受益匪浅!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个出自于孟子一书里面的。意思简单,就是孝顺之道。

还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出自《孟子·告子上》。生命是我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想要的东西,但是如果不能够同时获得二者,那么我就会舍弃生命而去选取道义。这一句话其实是孟子的精华,孟子提出义。为了义,宁愿舍身而取义。

我们‬读书‬一定要明白‬精华‬的‬资料‬,不要‬泛‬泛‬而‬读‬,那样是不行的‬。读书‬要‬沉‬的‬下‬心‬才能好好的读‬。

今天就说这么多,有机会再谈吧。(内容参考了一些历史资料,谢谢。)

(图来自网络,侵删。)[呲牙][呲牙][呲牙]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