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主要的是由于书中的情节造成的错觉,关键点就在封神和佛菩萨结构的形成,封神榜封了大量的神仙,完成了天上星神的组织机构,西游记中唐僧遭难之时又请这些星君和神帮忙,让人觉得以
《封神演义》与《西游记》是两部大众耳熟能详的神话小说了。哪怕没有看过原著。也多多少少听过不少封神故事和西游故事吧。姜子牙、哪吒、孙等故事里的人物可谓是家喻户晓。可见这两部小说的影响巨大。
就这两部神话小说的内容来看,颇有些打擂台的味道,《西游记》是站在佛家的立场上叙事,自然是佛法无边、佛光普照,叙事主线也是为了取回真经弘扬佛法。而《封神演义》则是以道家的立场叙事,书中一个个道家人物惊奇绝艳,演绎出道家神通的无限魅力,一展道门风采。就连佛家,在《封神演义》里也成了西方教,而西方教的教尊也就成了准提道人、接引道人。且西方教兴起的秘辛,竟缘起于封神大战中西方教得以借机广为吸纳道家人物。《封神演义》实在是唯道是尊的。
而叙事主线也是各问东西,《西游记》是西游,《封神演义》则是东征。《西游记》可以看做是一次文化上的交流之旅,而《封神演义》则是政治上的铁马征程。
这样看来,这两部神话小说对立的厉害。然而我们要解读其中一部小说,无论是《西游记》还是《封神演义》,却不能把这两部小说割裂开来。这两部小说其实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首先,这两部小说展现出来的神话世界不是另外造就的,而是互相关联的。从这个视角来看,《封神演义》可以看做是《西游记》的前传,又或者《西游记》是《封神演义》的后传。比如说《西游记》里面的天庭可以看做是封神以后诸神归位后的壮大了的天庭,毕竟在《封神演义》里,天庭的存在感并没有那么强,建制也没有那么完备。再比如《西游记》里诸多的天兵天将,在《封神演义》里也是可以找到原型的。如《西游记》里的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莫不是《封神演义》里的人物。而且还会引得无限遐想:原来封神里七圣归山,李靖、哪吒后来任职天庭了。《封神演义》里构建的整个神话体系在《西游记》里都得到了相应的呈现。
其次,这两部小说的成书年代其实相距不远,甚至分不清先后。那么在民间的传颂里,封神故事和西游故事自然是彼此交融的,万民百姓自然会就两书中出现的人物来一个直观的对比。《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它有这么多的别称,其实是因为封神的故事早在封神成书前就有流传,且在民间的传说里,早就勾勒出封神演义的大概框架。另外《封神演义》传是明代许仲琳创作的长篇小说 ,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但这个也是存在着争议的,又有说是明代的一个道士陆西星所著,这个陆西星是一个很有本事的道士,所以封神里繁博的道家知识就有了出处了。而这个陆西星主要生活在嘉靖年间,那么封神成书的时间又极有可能提前了不少年。
再看《西游记》,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可见在《西游记》成书之前,民间也有西游的故事传颂了。而且西游的作者到现在来说也存在着争议,并不一定就是吴承恩。而吴承恩也是嘉靖年间人。由上可见,《西游记》、《封神演义》的成书时间其实并不那么分明。所以前文说《封神演义》可以看做是《西游记》的前传,又或者《西游记》是《封神演义》的后传。
而就故事来看,在二书成书之前,民间早有封神故事和西游故事流传了。所以此二者必然是互有联结的。二书作者在创作之时也必然受到封神故事和西游故事的相互影响的。
以上可见,今人在做解读时,也理应带着联结的思索来看待这两本同时代伟大的神魔巨著。如此甚好。
一本正经侃封神,现改名为神通天下,专门与朋友们交流这个世界的秘密。敬请您的关注。期待着与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