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的感触最深的书籍有哪些?

毛主席的书。重点是关于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论述。对照今天的发展,但愿党的领导干部反复读一读,写些体会,很深刻。对指导今天的发展,纠正今天存在的一些失误和错误有极其重要意义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1-17 21:04:12

【传媒阅读类话题】

谢邀。前日,旅法学者刘志侠微信我——要寄曾说的新著给我,我以为是去年岁尾他所通话的那项选题和出版单位,上网一查,全然不同——前言头一句说:“瑞士,沃州,维尔勒夫镇,奥尔加别墅,罗曼·罗兰先生”(M RomainRolland, Villa Olga, Villeneuve, Vaud, Suisse),这是中国留学生写信给罗曼·罗兰使用的地址。本书(《九人:罗曼·罗兰与中国留学生》)将打开这些近一个世纪前寄到莱蒙湖畔奥尔加别墅的书简,从罗曼·罗兰的日记中找出相关的记载,探查信前和信后的来龙去脉,这一切,只为唤醒一段因为时代风云被人遗忘多年的美好历史。

罗曼·罗兰木刻像/颜仲作

2017年4月16日,《李又然传略稿(李又然诞辰111周年纪念版)》拟就,《又然文存》(上中下附编)制版。文存最实质的文献把握在——自1969年10月6日起,李又然给长子李兰颂写的百余封信和一部自传,父子天各一方单凭书写捱到重逢的语境,纳入文存多为公共或民间珍藏——因此,在各编中又都设有三卷(主体为卷一、卷二、卷三),即:四部十二卷各加附注,通篇以《李又然反战抗战著译真版原件考》和《李又然当时当地名家日记信札考》为支撑,旨在揭示文学史和教科书无尽谜底,告慰先贤,以飨读者。自然包括与罗曼·罗兰部分——

刘志侠著《九人:罗曼·罗兰与中国留学生》书影目录

一 盛成(Cheng Tcheng)

1920年 同志和老兄

1926年 《和平中国》

1927年 瑞士夏令讲习班

1928年 《我的母亲》

1930年 回国以后

二 敬隐渔(Jean-Baptiste Kin Yn Yu)

1924年 从上海到里昂

1926年 黄金一年

1928年 巴黎陷阱

1929年 里昂地狱

1930年 罗曼·罗兰的痛苦

三 梁宗岱(Liang Tsong Taï)

1926年 邂逅瓦莱里

1927年 从普雷沃到罗曼•罗兰

1929年 第一次见面

1930年 《法译陶潜诗选》

1931年 第二次见面

四 李家齐(李又然,Li Chia Tsi)

1928年 里昂一年

1929年 爱在比利时

1931年 饥饿巴黎

1933年 永远的思念

附录:与梁宗岱的无形交往

五 阎宗临(Yian Tsouan Lin)

1925年 勤工三年

1929年 会见罗曼·罗兰

附录:曾勉(Thomas Tseng Mien)

六 汪德耀(Ouang Te Yio)

1929年 疗养院书信

1930年 两次见面

1930年 谢冰莹《从军日记》

1931年 罗曼·罗兰的呼吁

七 傅怒安(傅雷,Fou Nou En)

1928年 从普瓦蒂埃到巴黎青年之家

1929年 比利时和瑞士之行

1930年 中华留法艺术协会秘书

1931年 意大利的荣耀

1934年 《托尔斯泰传》代序

1936年 《约翰·克利斯朵夫》翻译

附录:《约翰·克利斯朵夫》翻译疑难表

八 高长虹(Tchang Hung,Changhung)

1931年 柏林“德友”

1933年 巴黎《世界》

1935年 日内瓦《东西文化》

1936年 致罗曼·罗兰三封信

1937年 《欧洲》余音

九 张昊(Chang Hao)

1937年 上海来信

1940年 战火中书信

后记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插图来源说明

李又然木刻像/冯羽作李兰颂:《李又然传略稿(李又然诞辰111周年纪念版)》第二时期:1928~1932(欧洲四足年)伟大安慰者 最是日记真

一 终于找到你

㈠ 核实本名

㈡ 有人不知

㈢ 物质在先

二 反战大同盟

㈣ 原定来华

㈤ 被追捕者

㈥ 译一通信

三 到处存在着

㈦ 等待寄赠

㈧ 先生不死

㈨ 前言后记

刘志侠《李又然致罗曼·罗兰七封信》剪报有十一位中国青年写给罗曼·罗兰120余封信手迹原件的馆藏处

原想就按以上大小标题分层递进、详尽阐述——关于李又然致罗曼·罗兰的七封信、罗曼·罗兰记李又然的一则日记的搜索过程。待旅法学者刘志侠发现有十一位中国青年写给罗曼·罗兰120余封信手迹原件的馆藏处,其中透露出众多信息,感觉集中介绍这一点,即无论学人游客“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究竟哪个更重要或同等重要?如此说来这比其他总括或分述似更重要。于是关键在于,忝列导游无妨——

这是指法兰西共和国国家图书馆为世界屈指可数的大型图书馆之一,它是由其历史上皇家图书馆发展而来,并完全可以上溯至其查理五世(1364-1380)为收藏历代王室藏书而建立的国王图书馆。后经弗朗索瓦一世(1515-1547)在枫丹白露重建,称皇家图书馆。开放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12时-22时,星期六11时-22时。门票价格:首次阅览须凭有效证件办理阅览卡,两个工作日阅览卡收费30法郎。

这一最新的馆藏信息,不仅刘志侠一人带来,据新华通讯社驻法兰西共和国记者发布,1720年路易十四时期该馆迁入现址(巴黎第十三区);新馆始建于19世纪,与老馆合并为法兰西共和国国家图书馆,而老馆为历史馆址和主要馆址之一。近年老馆经过约七年时间整修,于2017年1月14日对公众部分重新开放。目前馆藏有手稿、版画、照片、地图、乐谱、钱币。椭圆大厅为阅览室;亦称国立艺术图书馆。

1975年10月27日,李又然写给自己长子李兰颂的《又然自传》中深切回忆说:“我受20世纪30年代经济恐慌的打击特别厉害,经常穷得没钱吃饭。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每天吃一顿,甚至三天才吃一顿饭。有一次,一连三昼夜一口饭都没吃上,接着又一天吃一顿甚至三天吃一顿饭,再又四昼夜一点东西都没吃。就是在我挨饿的这一年和紧接着的后一年,我最用功了,在巴黎市立图书馆读了不少绝版了的书。”

然而,全媒体当然包括纸介质和电子版的,这只能说明真版原件的文献价值无可替代!据旅法学者刘志侠查证,这实际就是现在的法兰西共和国国家图书馆黎希留分馆。刘志侠指出,恰是在这里,一项世界文学史研究领域的显学,发现全新突破口以及实际切入点:有十一位中国青年写给罗曼·罗兰的120多封信的手稿及附件,其中就有李又然致罗曼·罗兰的七封信和罗曼·罗兰记李又然的一则日记的手稿。

真版原件,青年时代旅欧留学的李又然(本名为李家齐,法文拼音Li Chia Tsi)于1929年6月29日至1937年5月26日,在法兰西共和国里昂、巴黎,瑞士联邦弗里堡,中华民国浙江慈溪以及上海,致旅次瑞士联邦维尔奈夫、琉森的罗曼·罗兰共七封信的手迹原件一一现存法兰西共和国国家图书馆黎希留(原为路易十三的宰相黎希留的府邸而得名)分馆手稿部(现存手稿以2000年年底统计22.5万件)。

李又然速写像/李兰颂作李又然致罗曼·罗兰的七封信/罗曼·罗兰记李又然的一则日记及三封复信

与此同时,还可以认定的——时间和地点是,李又然以法语本名LiChiaTsi(李家齐)写给罗曼·罗兰的七封信(二帧明信片,五封挂号信,两封写自回国以后的慈溪、上海),完好如初的真迹,现存法兰西共和国国家图书馆黎希留分馆手稿部。按照大师嘱托,忠心耿耿保管全部档案的是大师生前秘书、夫人玛丽·罗兰。且看,李家齐(Li Chia Tsi)致罗曼·罗兰七封信的落款日期和邮寄地址揭示有六:

①1929年6月29日——第一封信(明信片)、7月1日——第二封信(挂号信)寄自:法国里昂,圣茹斯特区格兰德特雷路42号;自然,这个时段和这个地点,也应该是:李又然加入法国共产党中国支部的所在,也应该是其接受瑞士同志指示秘密为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机关刊《赤光》撰写诗文的时段和地方。寄至何处?瑞士联邦。其时,罗曼·罗兰客居瑞士维尔奈夫一个被称为新村之所的奥尔迦别墅。

②1929年9月18日——第三封信(明信片)寄自:法国巴黎(第五区)土尔纳福街25号;这之中,没有李又然由里昂到巴黎的具体时间,却有四个同人同行,同住么?不确切。但,李又然由法兰西巴黎前去比利时鲁汶的时间,肯定是在1929年9月18日后不久。李又然有一个语言表达习惯,如,“元旦后一天,到延安”,经辑注者考证,则绝对不会是1月2日或正月初二,是指某一天(是3月10日)。

③1932年4月1日——第四封信(挂号信)寄自:法国巴纽(塞纳省)巴特里米·杜柏拉街17号;这一次他是向罗曼·罗兰发出救急请求,很快就得到先生寄款和介绍的一位美学教授就近帮助。该信至少透露了这样一条信息:“1月11日,接父亲(李雅年)信,应2月寄钱来,又接姐夫(叶文秉)信,吿知‘一·二八’日军轰炸上海,父亲家业几乎完全被毁。”——早于卢沟桥“七七”事变五年多。

④1932年6月30日——第五封信(挂号信)寄自:朱拉省弗里堡(瑞士)圣朱斯丁宿舍;说:接父亲寄的13500法郎,偿还了一年来的全部债务。将由意大利威尼斯乘船回国,“很想能前来拜见。”7月3日罗曼·罗兰寄自琉森的回信说:正住在医院里治疗眼疾,医生不允许会客。但不忍心让你这样走了,因之立即复信;回国后经常写信来,告知血泊中的那边(指中国)的情形,做我和中国之间的桥梁。

⑤1932年10月3日——第六封信(挂号信)寄自:中华民国宁波市慈溪县观海卫镇城隍庙街26号;李又然恰是在这封信里写道:“我感谢你,当我在瑞士的时候,写了一封这么友善的回信。我将写一封长信向你诉说痛苦,然后,敬爱的先生,你给我复信,让我心灵康复!先生,我仍然想做点事!中国仍然是中国!先生,谨奉还200法郎,并致谢忱。在农村找不到欧洲纸张,请原谅以中国纸写信。”

⑥1937年5月26日——第七封信(挂号信)寄自:中华民国上海市福州路436号文化生活出版社俞福祚转交李家齐(经西伯利亚);向罗曼·罗兰汇报近况并有所请求,五六点中两点是,㈠在这四年里,我写了数篇散文和评论,并非毫无意义;热心参加世界语和中国文字拉丁化的工作。㈡望不时给我寄点书刊,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科学”类。我将与所有懂得法文和世界语的朋友分享,一起阅读。

法国国家图书馆手稿部从物质帮助到精神鼓励的异国师生书信往还/字字句句都经受到了历史与时空的甄选检验

国际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因外出旅行及健康缘故与旅欧求学者李又然始终未曾晤面,先生的鼓励和帮助却影响和感动着李又然一生。给先生写信的十一位中国青年人中,李又然的名字出现罗曼·罗兰日记中在1929年10月16日:“第四位李家齐(Li Chia Tsi),一个23岁的年青人,去年底到法国(以前做过商业雇员)。他7月份从里昂给我写了一封信,语带夸张而感人,令人微笑,但感情亲切。”

李又然1928年入法国共产党属中国支部成员,1929年开始、至1937年结束,与罗曼·罗兰通信八年后离开家乡;继而又在1938年3月10日抵延安,1941年入中国共产党属中共中央直接接收党员,抗日战争在延安八年,解放战争在东北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执教中央文学研究所,背负资产阶级思想罪名遭受迫害,一直到1979年改正。这里选辑《李又然“写”和“译”罗曼·罗兰/篇目》提要计有:

第一组-法兰西苦读:李又然在上海译罗曼·罗兰的《一通信》并给《涛声》译稿的后记:“他的一言一动全牵连着整个的世界⋯⋯”(1933),连续写里昂中法大学预科班似“《养老院》”(1933)、巴黎《世界》周刊普罗作家和工人集会高唱《国际歌》正话反说《“打倒巴比塞”》(1933)、瑞士联邦的桥和中华民国的河的比较《“上游各坝冲陷多处”》(1933),与蒙冤后所写回忆录《艾青》(1979)一致。

第二组-黄浦江怒潮:李又然为世界反战大同盟来华代表团作《雪底下的火山——迎接罗曼·罗兰》:“先生会暗示,一个痛苦的决不定回国后寄托生命的方向的中国青年,‘新的中国,将从血中产出’”(1933),为上海中学生和失学者开书单《至少读活书》(1933),为艾青等被捕假借办刊《PROLOGVE》并答读者问写《〈雪底下的火山〉的回音》(1933),与解放后所写回忆录《古久里》(1979)接榫。

第三组-窑洞城炬火:李又然在延安为学生讲读巴黎大学时某美学教授《关于名气》:“罗曼·罗兰先生五十多岁才出名,这不算是早。”(1940),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开幕式上发言《精读习惯和集体精神》(1942),《伟大的安慰者——纪念罗曼·罗兰先生》(1945),译罗曼·罗兰《庆祝十月革命》的表态(1940)《艺术与行动:论列宁》的述评(1948),与改正后所写回忆录《毛主席》(1979)印证。

第四组-文研所演义:李又然初为中央文学研究所的唯一专任教员,讲义中有《“安得广厦千万间”》题记即为:“‘思索永恒的东西吧,你也就是永恒的了。’——罗曼·罗兰”,出散文集书名即为《伟大的安慰者》纪念罗曼·罗兰先生文章的标题,而个中真意在《〈伟大的安慰者〉前记》(1955)和《〈伟大的安慰者〉再版后记》(1979)中都有明确表述,与开放后所写回忆录《丁玲》(1979)契合。

从1929年6月29日——第一封信(明信片),到1937年5月26日——第七封信(挂号信),李又然致罗曼·罗兰的七封信(二帧明信片,五封挂号信,两封写自回国以后的慈溪、上海)和罗曼·罗兰记李又然的一则日记(据李又然回忆至少收到先生三封回信寄自瑞士,其中两封寄自维尔奈夫、一封寄自琉森),从物质帮助到精神鼓励的异国师生书信往还字字句句都经受到了历史与时空的甄选检验。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