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在历史上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能简单用"好、坏"来作简单评价,尤其是题主还耍加个疑问句:"到㡳"⋯
在整个封建时代,无论怎样改朝换代,始终是一姓之天下,什么"天下人之天下",什么"唯有德者居之"等等。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6 08:47:36

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能简单用"好、坏"来作简单评价,尤其是题主还耍加个疑问句:"到㡳"⋯

在整个封建时代,无论怎样改朝换代,始终是一姓之天下,什么"天下人之天下",什么"唯有德者居之"等等。那是哄只晓得埋头种地,抬头放牛的农夫的。

天下老百姓唯一现实一点的,就是如何早点结束战乱,有飯吃,有地方住而已,如果遇上"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老百姓就十分满足了。

慈禧的评价大致分为二个阶段。

1.同治年间(1862~1875)

这个阶段主要是太平天国和清军的作战,以及中国地主阶级杰出人物进入领导层的阶段。这时候的慈禧虽然大权独揽,但是湘军和淮军的崛起延缓了清政权的垮台,这时的慈禧尚不能完全独断专横,肆意妄为。

2.从光绪元年(公元1875)到1908年去世

这时候的慈禧已经"修练"出山,从27岁诛灭顾命八大臣起,这个女人和女人是不一样的,老佛爷这个女人有一股魔力,她让你恨她,又怕她,又不想离开她。她的这个态度令拥兵十万的曾国藩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半步。

垂帘听政的阶段,她也想有所作为,她在光绪初年下谕旨:"⋯现今皇帝继承大统,年龄尚幼小,时事艰难,不得已垂帘听政。综理万机,⋯有官事之责的官员,对于用人行政,凡是于国有益而又确能付诸实施的政事,都要祥细陈奏,清理论狱,勤于缉捕,办赈积谷,命令有关官史实力奉行,还应整饬营伍,修眀武备,选仼贤能官史,罢黜总管内务府大臣贵宝⋯"。

当时的慈禧并非甘于清王朝毁灭于她的手上,也想有所作为,发展经济,重振国运。

但是,积重难返的清王朝终于没有如慈禧所愿、走向富强,而瓜分豆剖之祸却迫在眉睫。

慈禧太后在中日甲午战争的前后,个人的独裁淫威达到顶峰,她犹如一具穿着华丽丧衣的、万众膜拜的偶像,声望日炽,她己经被封建腐朽模具铸成一尊明亮高大的塑像,她的一切言行都是谕旨,必须谨尊,执行。

她插手北洋海军建设,通过白手套醇亲王奕澴(六鬼子)自己的妹夫,小叔子,担任海军衙门总理,专门负责海军舰艇和武器的购买,付款,而海军的训练、作战全部由设在威海刘公岛的"海军公所"负责,设在北京的总理衙门却是一个皮包公司,因为至今不晓得这个衙门在现在旳什么地方。

时值甲午战争风云突变的当头,黑云压城,老迈的李鸿章必须走路从紫禁城步行到颐和园为她六十大寿庆生。

更要命的是挪用军款修颐和园,当李鸿章提出这些问题时,老佛爷苦瓜脸顿时拉长三尺,破口大骂:"颐和园不修,谁也别想作官"。

隆隆海上炮声,颐和园庆典依旧,李鸿章"以北洋一师,拼日本全国之力"。

这次海战,丁汝昌、刘步蟾先后自杀,马尾军校的第一代培养出来的海军将士,几乎全军覆没。

\"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李鸿章在全国骂声中死去,北洋将士的鲜血成为冰冷政治机器上的润滑剂,成为清朝上至慈禧下至親王贝勒顶戴上的血珠。

大清帝国巨大山体开始滑坡和崩塌的时代,虽然横空出世了邓世昌、林永升以及戍戊变法六君子,但是,在慈禧的腐败和严酷镇压下,他们只有死!这是英雄的悲哀、更是封建王朝体制的哀歌!

慈禧最大的恶劣就是对"百日维新"的残酷扼杀,使中华民族陷入深深地灾难中。

慈禧,岂是一个"坏"字了得!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