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的名声总体不佳,那历史上是否有名声很好的锦衣卫指挥使呢?

我是历史的书签,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明朝的锦衣卫的名声确实不佳,但并不代表锦衣卫都是坏人,事实上有些锦衣卫的名声还是不错的。
提到锦衣卫大家应该很容易想到张震主演的电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6 09:18:12

当然有,而且不止一位。

最出名的当然是被称为明史第一锦衣卫指挥使的陆炳

世宗登基后,对于亲军锦衣卫指挥使人选的选择十分谨慎,全都是使用的自己从兴王府中带来的旧人,朱宸—骆安—王佐—陈寅,都得到平安退休,接任的是堪称明史第一锦衣卫的陆炳。

陆炳其人,堪称传奇,他和嘉靖喝同一个母亲的奶水长大,又在其南巡时从火场中把嘉靖救出,同时又是兴王府旧人,这份资历,当个锦衣卫指挥使都简直是大材小用。

陆炳实际执掌锦衣卫的时间,从嘉靖十八年(1539年)直到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长达二十一年,若不是病死任上,继续下去是毫无疑问的。陆炳任指挥使的这段时间,锦衣卫完全压倒东厂,占尽上风,一直延续到嘉靖驾崩。

陆炳的身份只是助其上位的跳板,最终他能权倾天下,成为严嵩也要礼让三分的人物,没有点真材实料可能吗?要知道嘉靖皇帝可是明朝出名的难伺候的皇帝,虽不上朝,实则朝廷内外事无巨细离不开他的掌控,这其中陆炳的功劳自然最大,这才是他能屹立不倒的真正原因。

难能可贵的是,陆炳虽身处如此高位,却并不恃宠而骄,在嘉靖想制造一些大案惩处大臣时,他经常予以保护,得到很多大臣感激,朝中人士多有称赞,连严嵩之子实际上的内阁首辅严世蕃也说:尝谓天下才、惟己与陆炳、杨博为三。能得到目空一切的严世蕃如此评价,这才是陆炳为官的厉害之处。

但既然身处朝堂,就不可能置身事外,与陆炳不合的内阁首辅夏言最后被斩弃市,陆炳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夏言后世评价正面,若如此看,这或许算是陆炳的污点。

陆炳去世后,谥武惠,赠忠诚伯。而早在他在世时,就已先后被封太子太保兼太子太傅、太保兼少傅,成为明朝唯一一个三公兼任三孤的官员,这份荣耀,已说明了一切。

青天指挥使:朱骥

除了陆炳,于谦的女婿朱骥也是位名声很好的指挥使,被称为“青天”。朱骥是接任的因“金刀案”被凌迟的卢忠担任的指挥使。在此之前,锦衣卫已被王振马顺等折腾得有点乌烟瘴气,逐渐沦为谋取私利和整治异己的工具。朱骥上任后,开始了内部整顿,规定纪律,对违纪枉法的锦衣卫中低层官员进行惩治。

此时锦衣卫的诏狱经过长期发展,刑具经过数代人的潜心改良,已达到了远超开创期的标准,哪怕是超人下了诏狱恐怕都承受不了。朱骥宅心仁厚,废除了一些过于残忍和变态的刑具,使得锦衣卫重新成为了断案的所在,而不是逼供的代名词,朱骥公正严明,法制和真相在锦衣卫得以重现,被称为“青天”,从锦衣卫开创至今,他是口碑最好的一任指挥使。

可惜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英宗复辟后,作为于谦女婿的朱骥,哪怕官声再好,朱祁镇怎么可能让他有好果子吃,否则不是自己打脸,于谦被杀,朱骥也不可避免地被殃及,第九任锦衣卫指挥使,就这样谢幕了。

最厚道的指挥使:袁彬

袁彬是历史上出名的好人,作为“土木之变”后保护英宗的首席功臣,袁彬执掌锦衣卫一点也不出人意料,名义上的前任哈铭长期不在京城,这个工作袁彬早已驾轻就熟。袁彬是个传奇人物,对英宗忠心耿耿,任内平定了曹石之乱,更得英宗信任,他执掌锦衣卫长达二十七年,最后以八十七岁的高寿卒于任上,死后被追赠为光禄大夫、上柱国、左军都督,连他母、妻都诰封为一品夫人。

其实,在袁彬的指挥使生涯中,还有一段悲惨的故事。天顺七年时候,袁彬的手下,管理诏狱的门达逐渐走红,门达不安现状,想要上位成为指挥使,于是施展手段使得英宗同意将袁彬下狱,并最后解除袁彬的指挥使一职,由门达接任,袁彬被发往南京锦衣卫任职。除掉袁彬后,门达权势熏天,但门达的好时光实在太短暂,第二年明英宗就猝然而崩,宪宗朱见深登基,立即将门达发配广西,召回袁彬,继续担任锦衣卫指挥使一职。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