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后,瓦剌方面觉得这样一个奇货可居的大明天子掌握在自己手里,自己可以凭借手中握有明朝皇帝这个人质而向明朝政府施压,以便从中捞取更多好处。这些草原的蛮汉们
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后,瓦剌方面觉得这样一个奇货可居的大明天子掌握在自己手里,自己可以凭借手中握有明朝皇帝这个人质而向明朝政府施压,以便从中捞取更多好处。这些草原的蛮汉们未曾料到,论起玩心眼,明朝这些大臣可以算得上他们的祖宗了。瓦剌的心思明朝怎么可能不明白。英宗被俘后,留守北京的大臣随即奏请英宗生母孙太后,请求册立郕王为帝,同时将“北狩”的英宗皇帝遥尊为太上皇,这一釜底抽薪的举动实际上让瓦剌企图挟持英宗来要挟明廷的计划破产。
英宗被俘后,郕王并没有直接登基为帝,而首先是以监国身份代掌皇权,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郕王就正式登基为帝的。郕王之所以称帝,一方面是她自己觉得所谓的“监国”名不正言不顺,本就是个临时性的,并且这个烂摊子他也不想接,所以当时的朱祁钰整天嚷着“不干了,不干了。”但是另一方面,明朝留守京城的大臣们也希望拥立一位新皇帝,从而使瓦剌的诡计破产。就是在这种形势下,郕王朱祁钰才被半推半就的拥立也帝。
郕王朱祁钰的登基,同时也宣告了英宗正统一朝的结束,新帝登基,年号为景泰元年。与此同时,瓦剌手中的英宗的身份也不再是皇帝,景泰帝君臣在以何种称号称呼英宗时也产生的分歧,有人认为,英宗皇帝应该为造成明朝巨大损失的土木之变负责,应该将英宗皇帝位号废去,改称王,而有些大臣则对这种提法表示了明确的反对,他们认为土木之变的罪魁祸首是王振,如果轻易将英宗帝号废去,其身份骤然降低,在瓦剌的英宗恐遭不测。最终景泰帝经过权衡,也采纳了后一种说法,景泰帝君臣最终决定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此举也是仿效昔日因靖康之变而被俘的徽、钦二帝。但是高宗与徽宗是父子关系,而代宗与英宗则为兄弟关系。太上皇一般来说都是皇帝的父亲,像这种弟弟将兄长尊为太上皇的现象在历史上也是很罕见的。景泰帝君臣此举,虽然让英宗处境尴尬,但是更为尴尬的是瓦剌人。
英宗因为失去了皇帝的身份,所以不再是瓦剌手中的筹码,却成了瓦剌人手中急于甩出去的包袱。这样实际上也加快了英宗还朝的进程。值得一提的是,景泰帝即位时,皇太子仍然是英宗之子朱见深,也就是日后的宪宗皇帝,儿子是太子,父亲是不可能从皇帝贬为王的。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