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当时全国人民都编造同样的事实,明末清楚的史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丰富,如果这些文件全部都是伪造的编造的,那中国历史还有什么可以相信啊?否认基本的历史事实,是彻头彻尾的历
不可能当时全国人民都编造同样的事实,明末清楚的史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丰富,如果这些文件全部都是伪造的编造的,那中国历史还有什么可以相信啊?否认基本的历史事实,是彻头彻尾的历史虚无主义。就会失去指责日本右翼历史虚无主义的理由。 按照明朝末年的情形,在马士英像疯狗一样宣称敢于议论防守清兵就要被杀死的命令之下,上百万精锐部队基本上不做任何抵抗,成建制的投降清军。这样的的情形,在没有马士英巨大破坏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先例,从逻辑上分析都是不可能发生的特殊事件。明朝史书《南渡录》和《甲乙事案》是清朝的禁书,可信度相当高。刘宗周说:马士英亡国之罪不用言矣。明朝史书《甲乙事案》:有明之失,不在他人,实士英一人耳!这是当时人们最普遍的评价!就是明朝的灭亡,实际就是马士英一个人造成的,这才有了后来的清朝全民一个剃头令,.这种说法现在看来很片面!但代表了当时人们普遍的看法!只是后来的统治者不太宣传!清朝的人不爱讲,就像曾国藩说的清朝的天下得来太容易了 当时的人们,就是明末清初,那时候的人们认为要是没有马士英,清兵能够统治整个中国简直不可能的。要知道清兵之前,直到1644年,花了几十年都攻不下一座宁远城。 一说起少女破处的事,让人联想起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南渡录》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据《南渡录》记载,朱由崧是被马士英勾结宦官黑的。弘光皇帝的荒淫根据李清《南渡录》所记载并非是真实的,据记载马士英勾结宦官把那些接蹱而死的宫中女人(估计是被马士英一伙虐待死的)都说是弘光皇帝干死的,抓蛤蟆的事也是马士英制造的谎言。 根据李清《南渡录》所记,弘光皇帝整日以泪洗面,很少接近女色但是很爱喝酒。有一次马士英告诉他要是不听话,就把他皇帝位置废了,弘光皇帝听了以泪洗面,痛哭不已,从此一切权力都任由马士英把持。 南明时期马士英借皇上选皇后和妃子的机会,大肆搜刮美女,在传统戏曲《桃花扇》中,都有所反映,由于他只要没有结过婚的美貌少女,很多被抓进宫的少女,都被糟蹋死了,害得少女人人自危,有的投井自杀,连这些少女的母亲也自杀了,有的到处拉郎配找男人。这些在史书上都有记载。从历史上看,有了权力的人找女人还真是不得了。 实事求是的说,明朝末年的党争剧烈,东林党和复社最痛恨的是阮大铖,阮大铖的名声极坏,东林党人周延儒要找一个名声比较好的人,于是他把马士英提拔了,东林党人对此普遍能够接受,毕竟,马士英又不是阉党集团的,为人又很好而且名声也还算不错。最后的事实证明,心狠手辣的马士英比阮大铖有过之而无不及,阮大铖好歹还写过《防江疏》,对长江的防守提出过很好的建议,而马士英则把说真话的侦察兵关起来毒打,而重赏那些吹牛逼的亲信,完全把私人感情置于一切之上。马士英和阮大铖一起,把那些东林党人往死里整,这使得有些东林党人不得不写信给左良玉求救。在弘光政权的最后时刻,在几乎所有人都强烈反对的情况下,在甚至包括马士英提拔起来的关键人物都强烈反对的情况,硬生生的把江北4镇的主力从前线调去对付左良玉,皇帝和史可法以及群臣的反对都无效。到最后大家才明白 ,这个马士英才是最最可怕的。 那些白道黑道都来的官僚,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克星。顾炎武的圣安本纪记录马士英手下的官吏通过盘剥百姓巧取豪夺居然豢养了10万打手部队,而清军入关的八旗铁骑总数才6万,马士英居然对此行为大加褒扬。马士英手下打手无数,实在骇人听闻。江南的老百姓卖儿卖女去逃荒,人间天堂,变成了人间地狱。 马士英是明末那个时代的产物,明末那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就是贿赂公行党争剧烈,朝廷中,不问是非善恶只看是不是自己人,早年马士英曾经因为挪用公款打点上司,受到处分,是明末那个时代给予马士英飞黄腾达的机会。马士英的情商非常高,能够笼络了很多好朋友,非常适应那个年代不分是非曲直的特征,从而将明王朝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他大肆迫害罗织罪名迫害,滥用权力是它的基本特征。 看一看明史中明朝对西方的战争。就知道,到底清朝是退步还是进步?马士英阮大铖当时在方国安的部队中 ,渡钱塘江后不久,在马士英等人的唆使下,这个超过10万人的部队不战而降,并且扣押了鲁监国朱以海,方国安和马士英准备把鲁监国朱以海献给清朝,作为晋升的阶梯。张国维赶来救援,方国安和马士英带兵阻断过桥,在桥墩上上书五个大字:方马止此矣。后来,看管鲁监国的生病了,朱以海逃脱登舟入海。后来马士英没抓住朱以海,觉得投降过去也没多大意思,自己出了家,在浙江的寺庙里,很快被清军活捉。这个在众多史料中都有记录,阮大铖和方国安都投降了,这支超过10万的部队,很多都被清朝杀降了,马士英哪里在组织抵抗?。 史书上记录的很清楚。1645年4月27日,马士英的胡作非为:毒打说真话的侦察兵,而重赏牛皮的亲近,使部队完全丧失了斗志,清军才欢快的漂流过了长江。郑军部队逃入海中。史书记录的郑鸿逵的水师部队,普遍皮肤漆黑,身手敏捷,精于水战。但是马士英毒打侦察兵,重赏吹牛皮的亲近的做法,让这些士兵完全失去了作战的动力。1645年5月9日,清朝大军将马捆绑在木筏上,清朝大军是用木筏漂流过长江的 ,明朝方面有郑氏集团的至少数万福建精锐水师,还有很多其他的地方部队,由于马士英的胡作非为,用花剌子模的方法,毒打侦察兵,而重赏吹牛皮的朋友,使部队完全丧失了斗志,清军才欢快的漂流过了长江。 我觉得,一个民族的灵魂包括其文化传统,历史是这个民族的一个重要部分。历史虚无主义,实际上是彻底否定这个民族的根本性方法。明朝末年的马士英并非阉党分子,但他给阉党翻案,重修三朝要典。备受当时的人们批评。在马士英的唆使下,方国安的超过10万人的部队不战而降,这支部队是南明军队的主力,王之仁、王思任、张国维都殉国而死,据顾炎武的《圣安本纪》记录当时有大批的阉党分子不失晚节,也殉国而死。后来马士英和方国安劫持鲁监国朱以海,以此作为投降清朝的晋升阶梯。张国维赶来营救,方国安和马士英率领大军阻断石桥,上书五个大字:方马止此矣。但后来看管朱以海的官员生病了,朱以海由此逃脱,登舟入海。马士英后来觉得没有抓住朱以海,投降了清朝也没啥意思,就在浙江的一家寺庙出了家,很快就被清军搜查出来,马士英被处死。 人是很难从表面上看出来的,有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好的人其实很可能是恶魔,而那些被很多人排斥打压的人,极有可能是无辜的。明朝末年的中国人的经历就证明了这些。 顾炎武,圣安本纪卷之六: 馬士英伏誅。士英渡江後,黔兵逃散,乃潛居天臺寺中。其家丁某縛之以獻貝勒,貝勒數其罪惡誅之;剝其皮,實之以草,用快眾憤。時人有以周、馬作對者:『周延儒字玉繩,先賜玉、後賜繩,繩系延儒之頸,宛同狐狗之屍;馬士英號瑤草,家藏瑤、腹藏草,草裹士英之皮,遂作犬羊之鞹。 周延儒、马士英都被《明史·奸臣传》列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在马士英执政期间,批评马士英就会遭到严厉的打击,连《让马瑶草》的作者,在马士英逃跑以后,马士英已经很大程度失去权力的时候情况下,都做好了遭到白道黑道的威胁的准备,《明史·奸臣传》称马士英日事报复,就是一天到晚就整人害人像恶魔一样。左良玉在讨伐马士英的檄文中,指出江南人民如果批评马士英就会被搞死。东林党实际上是处于被打压的地位,执政的机会并不多,他们执政的共同理念包括:减税、平反冤假错案、制止东厂和锦衣卫刺探臣民隐私,以及全民参政,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风声雨声雷电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朝末年的东林党和复社的人出资几万两白银,资助周延儒再度出山,当时的周延儒因为减税以及平反冤假错案,制止东厂和锦衣卫刺探臣民的隐私,使得当时明朝的内患大为减轻,被时人称为救时之相,但他提拔了马士英,因此被明史和马士英一起列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小人是很难从感性的角度看出来,一般的人往往会把小人当成很好的人。人性就是这么复杂,看起来非常好的人其实可能坏的要死,而看起来被大家都排斥迫害的人极有可能是无辜的。实际上在明朝末年,马士英非常讨人喜欢,朋友圈极广,给人一副精明强干的印象。周延儒就是东林党的著名人士。明朝末年,党争剧烈。崇祯14年,周延儒为了复出接受了阮大铖赠送的万金,作为活动经费。但阮大铖作为阉党分子,东林党人都不接受。马士英不是阉党分子,跟周延儒的关系也很好。后来马士英当政之后,周延儒有一个弟弟家的亲家的亲戚,找到马士英,马士英对这个周延儒家的亲戚赠送了大量金钱,又封官又改名。马士英对周延儒的感激之情,那是不用说的。阮大铖被江南的士大夫们视为小人,也就是叛徒。主要是因为阮大铖当年当时曾经背叛出卖过不少的江南士大夫,使得他们有的坐牢,有的失去了性命。后来阮大铖企图缓和双方的关系,比如他出钱3000两白银给侯方域去为李香君开苞,侯方域已经答应和解,但李香君坚决不同意,阮大铖就构陷罪名准备逮捕侯方域,侯方域逃跑了,但后来还是被阮大铖关了起来。这就是明朝末年的党争。对于马士英大家都没有意见,都愿意接收马士英。开始的时候,大家对马士英的印象还很好,不少人还认为他是于谦再世,能救民于水火之中,挽救大明朝。当马士英把他的妹夫越其杰派到开封去担任河南巡抚的时候,大家都没有意见,尽管越其杰先前因为贪腐被处理过。本来,马士英是把河南巡抚拿给阮大铖当的,如果这样的话,阮大铖远离这个是非之地,似乎后来会少了很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