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九族”脱胎于在秦文公二十年所实行的“夷三族”法,如明末史学界张岱所言:“秦文公始族诛,公孙鞅始连坐”。《史记.秦本纪》载:“文公二十年,(秦国)初有夷三族之罪” ,如秦时李斯
诛族这种刑罚最早开始于商朝,但在很长一段时期,最多也就是诛三族,即父、兄、子三族。
但是,等到秦国商鞅变法之后,诛族的面积便不断背扩大,先是五族、后是七族,最后由秦始皇扩大到九族,由此“诛九族”便也成为历朝历代的最高刑罚。
一直以来,诛九族有两种说法,其中最流行的说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和妻族二。
所谓“父族四”,就是指自己一族,再加上已经出嫁的姑母和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所谓“母族三”,是指自己的外祖父全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至于妻族二,则是指自己的岳父的一家和岳母的娘家。
第二种说法,是“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这九族。如果按照这九族来说,那打击的范围实在太广。
举个列子,这就好比西汉的皇族,从汉高祖刘邦开始,一直到汉宣帝刘病已的儿子,这近150年间的所有皇室子弟及其家人都要被杀,这一代代算下来,恐怕至少有好几万人,这实在有点夸张。
更重要的是,除了皇室和那些功勋贵族子弟,对于古代绝大部分人来说,他们的这九族的成员,恐怕早已经很难再分辨清楚,尤其是普通老百姓,他们恐怕连族谱都没有,甚至是很多功勋子弟,他们这九族也很难一直传承下来。
所以,如果古代皇帝按照这个标准来诛九族的话,恐怕很难实际操作下去,因为实在很难找到这九族内全部对应的人,即便找到,恐怕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太大,而且打击面也实在太广,最后搞不好还会把自己给牵连进去。
从这层意义上说,古代实际操作中的诛九族,应该是第一种说法。至于第二种,更多是用来告诉大家什么是九族。换句话说,就是让大家直到九族传承下来后,每个族对应该怎么称呼。
那么,按照第一种诛九族的说法来算,将会有多少人被处死呢?我们按照一个家庭有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来算,如果这个家庭种的长子不幸被诛九族,他的“父族四”这边算下来大概要被诛杀3242个人。
至于母族三这边稍微好一些。往上数,会涉及外公外婆。比如,外公的一家,也包括舅舅的一家人,接下来就要在外婆的祖辈上往上数,那就是外婆的娘家。而母亲的姐妹的一家也是要包含在内的。
这样算下来就要牵连三辈人,差不多需要杀57个人。至于妻族,主要是妻子的父亲一家以及妻子的母亲一家被牵连到三代,大概有42个人。这样合计算下来,诛九族大概会涉及3341个人。
当然,这个人数已经算是比较大的家族,广大普通百姓肯定是不会有这样庞大的家族。事实上,古代医疗条件有限,而且生活条件也不好,人的平均寿命基本上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所以通常情况下,即便是大户人家被诛九族,人数恐怕也就在600—800人左右。
对此,我们可以看下明朝方孝孺被诛十族,把他的门生都算在内,史书上记载的被杀人数,总计也就873人。不过,值得一说的是,虽然诛九族在电视剧中经常出现,但在历史上,被明确记载诛九族的人,只有明朝的景清一人,外加方孝孺的诛十族。反倒是夷三族和诛族,在史书上经常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