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牛局退休后,有一次,走在街上,遇见过去提拔的一个部下,当时,那人眼睛没往这边瞅,他主动喊了一声,以为,这个部下,还像过去一样,听见自己叫唤,癫癫地会跑过来,听候自己吩咐。
部下确实
我们牛局退休后,有一次,走在街上,遇见过去提拔的一个部下,当时,那人眼睛没往这边瞅,他主动喊了一声,以为,这个部下,还像过去一样,听见自己叫唤,癫癫地会跑过来,听候自己吩咐。
部下确实听见他喊,巧的是,这时,兜里手机响了,摸出来一看,也许,是个更重要的人物打来的,边接电话,边给过去的老上级只点了下头,扬长而去。
牛局见部下,现在对待自己,表现的竟是“点头的交情”,气血上涌,肺快炸了,赶紧回家又喝了片降压药。
他把这事儿学给老伴,老伴不但不同情,反倒骂他“不识时务”,还告诫他,“你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个平头百姓吗?”
从此,牛局长了记性,街上走路,遇上熟人,眼睛只往那边瞅,绝不再主动打招呼。假如两人目光对视,而且对方先吱声,他这才敢打招呼。
过去一直当头儿,哪有不得罪人的。路上遇见过去批评、训斥过的人,牛局比谁都紧张,生怕对方来几句不好听的,自己心脏可受不了。
有一次,在小吃城,一个过去被他批评过、骂过的人,也来吃饭,而且就坐在身后。为避免打招呼的尴尬,已经吃罢的牛局,硬是坐着不敢起身,想等那人走了,自己再走。
没想到,那人的确是故意的,面对别人一句“你也在这吃呀”的普通问候,竟借题发挥,说:“咱又没当过头儿,又没搂过那么多外快。不在这吃,在哪吃。”然后回过头,假装突然发现了牛局,惊叫一声,“你,咋也在这吃?”听了这人的揶揄,牛局气得手直哆嗦,却又无可奈何。
还有一个星期天,小区门口超市开业,优惠很大,牛局去瞧热闹,顺道想买点便宜货。二楼卖日用百货,好多物品打五折。他兴冲冲坐着电梯正往上去,突然,发现徐徐下来的电梯上,站着过去一个部下。近在咫尺,那人,目光平视,一路看前,理都没理他一下。更过分的,擦身而过的瞬间,牛局,甚至隐隐约约听见那人,鼻子轻轻“哼”了一声。牛局一下受了刺激,买东西的心情再没有了。
很早之前,我们单位还有个领导,一退休,就举家搬迁,去了东北,和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为的就是,避免退在原地,遇见过去不对付的人,冷言冷语,心里不好受。东北那么冷,尽管生活那么不适应,他,竟然活过九十高龄。别人问他长寿心得,他一指心口,说:“不生气,心不烦,就是长寿的秘诀。”可见,他深知人情冷暖,尽量趋利避害。
有人说,退休之后,人情冷暖才表现得更加直截了当。遇见熟人,少打招呼,少受尴尬。此言不虚,果不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