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限制,必然是散打与泰拳之间争第一。
至于空手道,首先淘汰,肯定无法与散打泰拳相比!看过许多空手道比赛视频,也恰好认识一个空手道教练,印象是,拳法套路化,腿法似很有特点,但不
如果不限制,必然是散打与泰拳之间争第一。
至于空手道,首先淘汰,肯定无法与散打泰拳相比!看过许多空手道比赛视频,也恰好认识一个空手道教练,印象是,拳法套路化,腿法似很有特点,但不够硬,好看却杀伤性不足,与跆拳道有异曲同工处,观赏性大于实战。
那么究竟是散打猛,还是泰拳猛呢?
客观的讲,散打的格斗技术动作更全面,而泰拳的击打力度更猛。
泰拳更猛,非是泰拳一定就优于散打。技术风格还是由各自的历史形成习惯,与规则不同而决定的。这就来简单的分析一下。
散打与泰拳的共同点有二:
就是所有的散打、泰拳动作,没有一个是用来表演的,全是用于实战的。
散打与泰拳,二者的拳法,都放弃了自己的传统,而直接采用了拳击技术。散打相比拳击,多了一个刁钻的转身鞭拳。
散打与泰拳的区别就是:
(1)散打技术包含了踢打摔拿,尤其是各种摔法,散打在摔法上是大有优势的。
“一切技能,皆来自于反复的实践。”这句话是真理。
之所以散打在摔法上有大优势,是因为摔跤,角抵等,自远古时代开始,就是中国古人的徒手对抗运动项目。中国跤,是实战中经过几千年摔出来的,所以论摔法,散打占优。
有人说,摔跤厉害,也算猛?
你要认为摔跤不猛,倒让人在水泥地与石板路上摔飞出去一个试试,看会不会筋断骨折。
(2)泰拳手的腿、肘、膝打击力度更大,杀伤力更强。
由散打与泰拳在拳法上都引入了拳击动作,所以,拳法是不相伯仲的。技术相似,关键就看谁训练的更好。
但是泰拳手的腿硬,且能用肘膝击打,这是在散打之上的。
因为泰拳规则,提倡按击倒论胜负,所以泰拳手的训练,都在提高打击穿透力度,这方面下了苦工夫。
规则决定了训练方式。
老散打的规则,连重击头部都不允许,虽然如今规则已放开,但任何事物都有惯性思维,在提高打击力度上,泰拳的训练方式强于散打。
至于肘膝运用,也同样如此。并非散打没有肘法膝法,一切皆为规则所决定。
所以,散打与泰拳谁更猛,完全取决于规则之下的训练方式不同。
中泰同属亚洲人种,从绝对力量,体格体形,灵敏度,耐力,承受能力,东北亚是不输于东南亚的。从运动数据上讲,应该还是中国更强一些。
但为何泰拳手的打击穿透力这样强?
原因无他,就是规则不同,决定了训练方式不同,然后使泰拳的击打力量比散打猛。
但是,若散打彻底改规则了,例如放开肘膝,对比赛提倡击倒等等。散打训练,也像泰拳一样训练,那么鹿死谁手,就真难预料了。
随着国际自由搏击的交流増多,散打与泰拳的许多技术动作,实际正在融合之中。
人分国界,技术是无国界的。谁掌握透了,那就是谁家的。
比如英国发明了航空母舰,结果美国成了第一航母大国,然后美国人造出来的航母,就是美国的,没听说过要交专利费给英国。
格斗技术,也同样如此。
散打的腿法与肘膝运用,随着与泰拳的交流増多,也正在逐步泰式化。
拳打脚踢,非中国格斗之长,这必须承认!
是因为古代起,中国就没有拳脚格斗比试的官方运动项目。
冷兵器时代中国武艺,首重射术与骑术,其次为兵刃刺击。徒手格斗只是末技。
因为武艺从来是为军事战斗而生的。中国古代战争,士兵都披挂着坚固的铁铠与厚重皮甲。
拳腿击打再厉害,也难伤到裹着坚实铠甲的敌人。
而摔跤则不一样,白刃格斗贴身时,一跤将披挂着四十斤重铠的敌人摞倒于地,那他一时半会就爬不起来。冷兵器战斗,双方都手执利刃锤斧,谁倒地,基本就意味着谁将死亡了。
所以,散打中的摔与拿,也是经数千年对抗实践后的总结,同样是精华。
所以,中国传统徒手武艺,重摔跤而少拳腿击打,这是由历史决定的。
当然,武侠小说情节,不能较真。
而东南亚历史中,冷兵时代就少有大兵团结阵大战,根本就没有千万人披重甲、执长矛、强弓硬弩列队,步骑结阵对战的大场面。古代小国,也打不了这样的大仗。
东南亚古代战争,多为山地丛林间的轻兵小队械斗,国力所限,披甲者少,就使得拳腿与刀剑一样同具杀伤力,单兵战斗力强悍,所以徒手格斗的拳腿击打,他们是有传统的。
所以历史决定了,泰拳有运用拳腿比武传统。
只有实战才能催生技术。
所以,泰式击打,是经过长年累月的无数次对抗与比赛中总结出来的。
中泰交流増多后,技术必然会融合。谁家的好使,就用谁家的方式,当散打慢慢吸收了泰拳动作后,散打也会变得凶猛,但散打仍然是散打。
从系统、全面的角度看,包括了踢打摔拿的散打,更符合无限制的实战,是优于泰拳的。
只是,目前竟技规则的不同,而让泰拳更凶猛。
【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