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仪,大诗人徐志摩的原配妻子,在嫁到徐家后,她与公婆关系较好,离婚后,依然视公婆为父母。但一直徐志摩嫌弃,不待见。
张幼仪一九零零年出生于江苏宝山县,家境优越,家中有兄弟姐妹
张幼仪,大诗人徐志摩的原配妻子,在嫁到徐家后,她与公婆关系较好,离婚后,依然视公婆为父母。但一直徐志摩嫌弃,不待见。
张幼仪一九零零年出生于江苏宝山县,家境优越,家中有兄弟姐妹十二人,几个哥哥特别有本事,放在现在就是社会精英。
她的二哥张君劢是著名学者,四哥张嘉璈(字公权)是现代银行之父,其他的几位兄长也是赫赫有名。幼仪于一九一二年进入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念书,在这里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01不被徐志摩待见的发妻
尽管张幼仪出身世家,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在结婚前,不太会打扮,穿衣打扮比较传统,所以,两人初次见面时,在见多识广的徐志摩眼中,她就是一个土包子,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他自然是不想与张幼仪结婚的。但他父母喜欢,所以,他只能将她娶进门。
结婚不久,徐志摩就向家里提出要外出求学,接受更高的教育,其实,是为了躲避这桩自己不喜欢的婚姻。对于他的请求,父母自然知道原由,就让他去了天津学法学。
不过,当他得寸进尺地提出去国外留学时,父母要求他先与张幼仪生个孩子。无奈的徐志摩答应了。1918年,张幼仪生下了大儿子徐积锴(阿欢),可他只看了几眼阿欢,一点没有像其他男人一样有初为人父的激动与惊喜。
几个月后,他踏上了去往外国留学的轮船。几经周折,1920年1 0月,他来到了英国剑桥大学,在这里遇上了林徽因的女子。而此时在国内的张幼仪,感觉到了自己与徐志摩之间的差距,且以努力读书来缩短两人的距离。
后来,在哥哥的建议下,张幼仪出国与徐志摩团聚,但此时的徐志摩已爱上了林徽因。
02被离婚火速成长
张幼仪来到英国后,照顾徐志摩的饮食起居。可由于徐志摩心里已另有所属,他陪张幼仪的时间非常少,而看到他每次出门都是精心打扮,她的直觉告诉她,他有外遇了。为此,她非常焦虑,经常胡思乱想。
“ 有一会儿,我想到徐志摩的女朋友,说不定是个洋女人,那不可能。没有外国女人会以二太太的身份进入一个家庭的,我从早到晚,不得不一再给自己吃定心丸,我在徐家的地位是不会改变的,我替他生了个儿子,又服侍过他父母,我永远都是原配夫人。”
最不幸的是,没多久,她发现自己又怀孕了,她以为徐志摩可能因此会回心转意。可是让她想不到的是,他直接冷冰冰地说:
“ 把孩子打掉。”
“ 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
“ 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最可气的是,他自己说服不了张幼仪打胎,竟然托朋友问张幼仪:
“ 你愿不愿意做徐家的媳妇而不做徐志摩的太太。”
很明显,这是来逼宫的,既想让张幼仪留在徐家,又不想让她有名分。
见过渣男,没见过这么渣的,竟然在妻子怀孕时,为了婚外情逼妻子打胎。别说张幼仪伤心了,连林徽因都感觉到他太无情,且因此选择与他分手。
03如果我是张幼仪,我选择一别两宽,再也不见
最终,张幼仪不得不在离婚书时签字,从此,与徐志摩一别两宽,各自欢喜。
如果是我张幼仪,我可能在得知他婚外情时,立马选择离婚。而不是等生下了二胎,被逼之下在离婚书上签字。
之所以敢离婚,是我有足够的资本与底气。
首先,我娘家家境优越,有本事的哥哥们疼我,不会在此时袖手旁观,不管不顾。
再就是,我受过良好的教育,掌握了一定的知识,谋生不成问题。
还有就是徐家让我帮忙打理家产,我与自己的儿子在离婚后有经济上的保障,可以给儿子生活保障。
关键是我深爱着徐志摩,既然爱他,就放手让他追求他所谓的幸福。
作为原配,在离婚前张幼仪一直手持一手烂牌,她像极了鲁迅的生命里的过客朱安,为徐志摩生儿育女,操劳家务,照顾公婆,而徐志摩却因林徽因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她离婚。在追求林徽因未果之后,徐志摩又与陆小曼结婚。
在离开徐志摩后,幸亏有哥哥们的帮助,她才渡过离婚后最困难的日子,然后,努力学习,不断成长。从国外归上海后,没几年的时间就成长女霸道总裁,最终于茫茫人海中,寻到了自己的真爱,将人生的烂牌打成了人羡人慕的王牌。
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如果你的婚姻经历像极张幼仪,一定早做打算。有时,及早放手,未必是坏事!
你说呢?
我是最忆江南,一个有故事的码字工,喜欢我的文章就点赞,评论,转发,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