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是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所谓古文也就是针对六朝时期华丽无物的“骈体文”而言,“骈体文”往往讲究华丽的词藻、工整的对仗、优美的文字等,但是却不能表
“唐宋八大家”是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所谓古文也就是针对六朝时期华丽无物的“骈体文”而言,“骈体文”往往讲究华丽的词藻、工整的对仗、优美的文字等,但是却不能表达具体的思想内容。唐宋八大家,他们提倡言之有物的散文,反对六朝的浮丽文体,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很大的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入选“唐宋八大家”必须是唐宋时间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范仲淹虽然也有很不错的古文,比如《岳阳楼记》,但是他与上列的八位人物相比,在古文运动方面的成就远不如他在诗词方面的成就,也就是说,他不属于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还没有成为当时古文运动的领导层的人物,因而,后来的朱右、唐顺之、茅坤等都没有将范仲淹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列。
曾巩然没有“ 唐宋八大家”有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诗作,但是他才华横溢,有很多好作品,名气很大。
在这个名单中,感觉曾巩确实是最不显达的一位,难怪有人感觉他是“来凑数的”。但是,曾巩真的是来凑数的吗?
要厘清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何谓唐宋八大家这个概念入手。所谓唐宋八大家,又叫唐宋古文八大家。两晋以后,骈文风气大盛,古文大衰,文章几乎无语不偶、无文不骈,而在内容上,又多写儿女情态,风花雪月,无病呻吟,走向了形式主义的歧途。
在这种文章势颓的情况下,唐朝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文章大家,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他们主张用散句单行形式写散文。
并以这种散文逐渐代替了骈文,这场运动持续推动,到了宋朝,这场运动在欧阳修、三苏和王安石等人的接力下,达到高潮,故苏轼对韩愈有“文起八代之衰”的千古赞誉。
厘清这个问题之后,再来了解一下曾巩在这场古文运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北宋,欧阳修是当时当仁不让的文坛领袖,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之所以能够成就如日中天的文名,就得益于欧阳修的大力推荐。而曾巩,则是欧阳修的学生,而且是欧阳修最认可的学生。
到了明清之后,便有了以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人为主的《唐宋八大家文钞》,他们的名声就更大了,于是就有了“唐宋八大家”这一赞誉式的称谓。而曾巩列于其中,丝毫也不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