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汉武帝为什么割阉司马迁?割阉的目的是什么政治目的是什么?

天汉二年,李陵兵败后投降匈奴,消息传到朝廷,汉武帝震怒,大臣们众口一词谴责李陵。汉武帝转而询问司马迁的意见,司马迁为李陵当庭辩解,结果汉武帝龙颜大怒,将司马迁以“诬罔”罪名下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2 09:35:47

司马迁受的是宫刑,古代很常见的一种刑罚,完后同太监没有区别,起因是李陵投降匈奴事件。

公元前100年,苏武等人出使匈奴,随从张胜想秘谋劫持单于母亲回汉朝请赏,结果计划失败,祸及使团,苏武、常惠等人被扣押。消息传回汉朝后,汉武帝很震怒,打算派李陵协同二师将军李广利前往营救。

当时的汉朝的情况是几位很能打的将军都已经过世,导致武帝的外战很吃力。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姬李夫人的兄长,军事水平很平庸,完全是靠裙带关系上位。所幸李广之孙李陵是一员猛将,但是用人唯亲的汉武帝又不把他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以致于好钢用不到刀刃上。

结果,李陵很郁闷,不愿意陪二师将军打酱油,一赌气,自己领着五千步兵去打匈奴。战争的结果是,李陵的5000步兵遭遇匈奴单于主力,双方鏖战数日,几乎全军覆没,李陵被俘投降,而李广利则“旅游”一圈儿,完好无损。

听到李陵投降的消息,汉武帝很愤怒,他的认为,身为军人只能战死或是自杀,不能投降,于是召君臣议罪。满朝上下皆谄媚武帝而落井下石于李陵,建议从重处置,而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为李陵开脱。

司马迁的理由是:一、李陵用5000千对抗数万匈奴骑兵,本来就数量相差悬殊,胜利是运气,失败在意料之中;二、匈奴方面伤亡惨重,李陵虽败犹荣,可将功补过;三、李陵祖先为名将世家,注重气节,投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诈降,将来有机会必回报汉朝。

对于李陵的见解,汉武帝勃然大怒,以“非议朝政”处马迁死罪。虽然司马迁被定罪,但不一定必死无疑,因为当时武帝还立有一条规定,即可用钱赎罪。由于司马迁过于清贫,以致于凑不够免罪数额,汉武帝折中处理,免死罪,施宫刑。

那么汉武帝非治罪司马迁不可吗?是出于什么政治目的?

汉武帝是一个霸道而敏感的皇帝,他不允许任何人挑战他的权威。所以,汉武帝认为,司马迁为李陵辩解其实是在指责他的过失。因为谁都知道在草原上同骑兵作战是步兵处于极度劣势的道理,而汉武帝作为一个英明的决策者就不应该犯这样幼稚的错误。而汉武帝之所以同意李陵出兵,其实是灭他的威风,因为李陵不应该鄙视李广利。而瞧不起李广利明显就是对汉武帝的失敬,司马迁恰好同李陵犯了同样的错误。

汉武帝推行的是王道、霸道、强权政治,他要树立绝对的权威。所以任何触犯其权威的行为他都是零容忍态度。其实,这也是封建王权对于生命的漠视。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