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斗是所有搏击的统称,拳击是西方竞技格斗,泰拳是泰国格斗术,咏春拳是中国传统武术。
拳击是西方搏击术,以拳法为主,没有腿法,没有摔法,只注重双手的击打,技术精湛,非常值得学习。容
现在我开始分享我对这几样东西的浅见啦:
1. 拳击拳击的拳法看起来很简单,粗略地说只有三个拳,但训练的时候非常注重速度、力量、身体协调和节奏感的训练。拳击训练中最有标志性的几个方法就是打沙包,打靶,打速度球,跳绳,以及大量的实战练习。打沙包注重发力技巧、体能(出拳力度和耐力)以及组合拳协调性的训练;打靶也能增强发力技巧,但更注重组合拳速度、精度与协调性,尤其是训练多变灵活的防守反击动作组合,这种技能在实战中(或防身时让你占有很大的优势;速度球有好几种,一种是单头的,挂在一块木板下,专门用来训练节奏感和眼手协调,还有一种是两头的,用两条弹力绳挂在天花板和地板之间,用来训练对距离的把控,出拳的速度和精度,经常练速度球的人在实战中一旦抓到时机,马上就能地轻松地打出有准又有力的一拳;跳绳虽然属于体能训练,但对提升身体把控节奏、变换动作的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拳击的历史其实很悠久,而且从起源到现在从来没有间断过(相比一些在政治动荡中失传的武术),因此形成了一套非常高效、系统化的训练体系,好好学一段时间,防身的时候通常是用得上的。当然,单独练拳击也有局限性,因为它不教腿法、摔法和锁技。因此单独练拳击的人,被人踢、摔、锁的时候,几乎都是懵逼的。这时候,泰拳的优势就出现了。
2. 泰拳泰拳对反应速度、节奏感、距离感的训练在格斗界里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虽然还没有拳击那么远),而泰拳最大的优势是腿法、肘法和膝法的威力,以及这些技巧加上拳法的组合运用。泰拳的训练几乎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打靶、实战,然后体能训练。泰拳打靶训练的特点,视觉上就是陪练的靶特别多(全身上下都是靶),几乎覆盖了所有击打动作和防守动作的训练需求,因此在你熟练掌握每个击打动作后,教练就会开始训练多种动作的攻防、追打组合。相对其他格斗术,泰拳的动作特点就是每个动作都尽可能放大对对手的伤害(即使这样的动作特点更容易提前暴露动作意图,或影响速度,甚至消耗体能),所以泰拳的进攻动作对其他格斗术练习者来说,比较容易防守,但即使挡住了都会很疼,而且一旦被打中就很可能是重伤甚至致命伤。泰拳最出名的特点就是威力大,其代价则是长期刻苦的训练,其中最刻苦的部分不仅是体能训练,还有各个身体部位的抗击打训练,所以除了真正想成为运动员(或者其他需要靠身体对抗为职业)的人,很少有人能把泰拳练好。当然,拳击和泰拳都是很好的站立击打技术,但碰上会摔法的人,还是会懵逼(当然啦,拳击或泰拳练得好,可能被人擒抱摔打的几率也会降低)。
3. 散打由于和传统武术散手的概念很混淆,散打的起源现在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比较多人认为现代的中国散打是在建国后体育局结合了中国武术、拳击、泰拳和柔道的技法和训练方式发明的。散打的训练体系和泰拳比较接近,也是打靶、体能训练实战训练为主。但相对泰拳,散打更精于摔法的练习(如果你去看各场中美搏击赛,泰国泰拳运动员经常靠KO获胜,而中国散打运动员则经常靠摔法获胜)。散打和泰拳的拳法和腿法虽然很像,但动作特点和训练理念有区别。散打的动作特点更加注重速度、灵活性和不可预测性,而威力则略逊于泰拳。因此对泰拳练习者来说,散打练习者的动作稍快,腿法更丰富,而且很少暴露动作意图,比较不容易防守。说到摔法,虽说世界上最出名的摔法就是柔道了,但散打的摔法又和柔道有别。柔道的摔法多是在对方双腿站立的情况下运用,而散打训练中练得最多的都是用于对付腿法的接腿摔(各种变幻莫测的接腿摔),还包括了很多在摔的过程中防打,顺带踢打的动作,因此有很强的实用性。个人觉得,如果防身的话,散打已经很全面很够用了,好好练半年两年,把一个普通的色狼流氓打个倒地不起没问题,至少把对方撂倒,给自己争取时间逃跑已经足够。但是,如果不小心被人推倒在地上,或者被骑、压,这时候的防身就必须靠巴西柔术了。
4. 柔道巴西柔术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很久很久以前有个日本柔道大师,在欧洲碰上一家巴西人,有了很深的交情所以教了他们柔道。巴西那家人回到家乡后继续练习和创新,发展成了现在出名的巴西柔术。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和巴西地理位置这么远,柔道和巴柔的道服、礼仪甚至技法却都那么像。柔道和巴柔都是将对手撂倒然后制服的技术,只是柔道更注重撂倒,巴柔更注重制服。巴西柔术会教很多控制双方身体位置以让自己占优势的技巧,比如如何防止被对方从背后擒抱和锁喉,到底时如何防止被对方骑压,被骑压的时候如何快速逃离并控制对方,如何有效压制对方的身体等等。在控制双方身体位置后,巴西柔术有很多利用杠杆原理,通过锁死对方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或阻碍脑部供血,让对方失去战斗力的方法。巴西柔术非常讲究技巧,讲究用自己身体最强有力的部位来钳制对方的弱点,因此技巧熟练的话即使是力量较小的人,都能轻松制服力量比自己大的对手。在生活中作为对抗性侵犯无疑是非常有效的技术。巴西柔术的局限就是没有击打技巧的练习,所以如今你到MMA拳馆里面,教练教会你柔术的基础之后,会开始教你在地面运用巴西柔术的同时,用拳腿肘膝攻击对方,或防止对方的攻击(比如对方压在你身上,用拳和肘打你的时候,怎样在防守对方的拳肘的同时,迅速逃离并反压制对方;或者在控制住双方身体位置后,如何在实施锁技的同时,不被对方打到)。这样的训练的实战性比单纯练习巴西柔术要高很多。
5. 咏春
咏春是典型的用于对付力气比自己大的人的武术,其中有很多日常防身的技巧。若抛开中国传统武术那些玄乎的词汇,用现代格斗术的角度来看,咏春的技法包括:拳法腿法的防守反击动作,针对擒拿(手腕或手臂被抓住时)和擒抱(身体被对方从正面或背面抱住)的脱离和反击,以及一些将对方放倒(注意,不是普通的摔法)的技法。
小编认为:任何一项防身术或格斗术都没有高低之分,只是运用的时机不一样,彼此之间都不能互相代替,就好像锤子不能代替螺丝刀,油不能代替盐一样。所以单独练哪一种,都无法保证你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护自己。然而,同时练好几样又容易分心,最后什么都练不好。我个人的建议,就是花一两年的时间专门练一到两种,然后再慢慢上手其他的。
中国武术/文 感谢邀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