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都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说法,为何唐朝李世民没有这么做?

历史上好多王朝建立后,为了巩固政权,对创业建立王朝期间的功臣痛下杀手,如汉朝的刘邦和明朝的朱元璋,史书上都有杀戮功臣的不良记录;但不是每个皇帝都杀功臣,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是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1 18:27:35

历史上好多王朝建立后,为了巩固政权,对创业建立王朝期间的功臣痛下杀手,如汉朝的刘邦和明朝的朱元璋,史书上都有杀戮功臣的不良记录;但不是每个皇帝都杀功臣,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个异类,他为何没有这么做了,咱们下面来细说一番。

一、出身的原因。李世民出身贵族,有皇家血统,手下的功臣有些是以前跟着父亲李渊一起打天下的,算是他们李家的家臣;一些是自己以前当秦王时的部属和手下,这些人的人品、能力等李世民都了如指掌,算是是李家的家臣或手下,登基当皇帝以后仍然要当手下,俯首称臣,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刘邦和朱元璋就不一样了,他们两人是布衣或小吏出身,起初创业时与后来的这些功臣良将们称兄道弟,没有太多的尊卑关系,一旦登基称王,那些兄弟心里可能就不服气,因为以前大家都差不多,凭什么我要对你俯首称臣。这就是区别之一。

二、能力的原因。纵观历史,像李世民这样开创了“贞观之治”繁荣景象的君主很少见,他谋虑超人,视野独到,心胸广阔,豁然大度,是我国历史上难得的政治家;他用魏征在自己身旁当谏官,要求随时指出自己的缺点,并能虚心改正;李世民还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么一个贤明仁厚的君主怎么可能去杀那些无辜的功臣呢?

三、年龄的原因。李世民登基称帝时也就是二十多岁的一个青年才俊,而跟他一起创业的功臣都已步入中老年行列;一个在年龄上已步入黄昏的臣子去窥视比自己年轻数十岁的皇帝的位子,这种可能性不大;李世民正值人生的美好季节,也不需要防备那些步入垂老之年的功臣吧,所以没必要杀他们,因为没有理由啊。

四、李世民生前还让人在凌烟阁画二十四功臣的画像,供后人瞻仰事迹和学习祭拜;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他念念不忘那些为了朝廷社稷做出贡献的大臣,心怀感激之恩,让他们一个个善始善终,安享人生,所以不可能有杀他们的心思。

所以以李世民的博大心胸和仁厚理念,建立了千秋传颂的伟业,开创了唐朝的盛世繁华;他更珍惜人才和念及旧情,不可能杀他的功臣。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