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逆向思维。开始根本不提学习的事情,不讲大道理,这些常规套路几乎不起作用。问他喜欢做什么最开心,最有成就感,然后陪他一起参加,一般人都是做不到这一点,如我们的老师和家长。
高中学生的厌学情绪,究其原因说,来自于不同的方面。我们也只有弄清楚其原因,才能用恰当的方法给予引导。
01 追根溯源
1)父母的期望和压力
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从根本上来说,他们的基础都是很不错的。基于这个原因,父母对他期望值也是很大,并且孩子也知道。对于孩子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无形当中心里的压力也是比较大。
在学习中总是期望自己的成绩很优秀,这样的话才能不辜负父母对他的期望。而一旦在考试当中失利,那么必将对孩子的精神上面和心理上面造成更大的压力。
殊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考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相当优秀的。“矮子当中选将军”,如果你始终如在初中阶段那般的非常优秀,你就必须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学习方法以及其他的实力。
2)骄傲情绪和缺乏动力
这些孩子认为,自己没下多大劲就能考取重点高中,总认为自己的智力超出一般盲目乐观。这种情况是孩子没有预先认识到高中的课程和初中课程的截然不同。
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是一个最基础的课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基本上都能完成,而且效果相当不错。进入高中,不论课本的内容、知识结构,还是对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一个质的飞跃,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提前的心理准备,那么你将会落后于其它已经做好充分准备的学生。
因此而在每次的考试成绩渐渐落后于其他学生的情况下,慢慢地醒悟:原来高中课程远远不是想象当中的那样简单。此时,如果他们能很好的调整心态,奋力赶超,那么一切将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否则
就有可能裹足不前,也不像在初中阶段备受老师和学生的关注,因此,在学习的兴趣和干劲上面也远远不如初中阶段,渐渐显得动力不足。
3)被动学习和不善于自我调节
孩子认为学习没那么重要,之前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总是被动的去学习。学习上一旦有了困难便不可能在努力,把自己的精力分散到其他事情上。某些高中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使得孩子在学习各门功课时碰到许多困难,学生也就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不愿继续学习。
高中生的学习时间和压力都特别紧,很多人就是因为承受压力,而导致厌学的倾向。家长在这一段时间要懂得调节的方法,除了为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之外,还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情况,一旦有厌学的情绪,要鼓励孩子,激励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4)生理上的成熟和学习目标
高中生虽然思想上比初中时期有了一定的成熟,但是情绪波动较大,往往会因为周围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不能专心学业。
特别是进入高中阶段,随着身体上生理方面的成熟,对异性的渴求和向往逐渐增强。此时,如果没有很好的认识和对自己的自我调节,有可能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习。于是他们有可能分不清孰重孰轻,乃至没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忘记了自己进入重点高中是为了什么?
高中生没有明确的目标,也就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去钻研。孩子缺乏目标,也就会在学习中慢慢产生倦怠心理,不想继续求知。
5)恶性循环
由于种种原因,孩子不想学习,成绩下降,他们就把自己的兴趣转移到玩游戏或者是其他方面去,这样一来反而对学习更没有兴趣。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学习兴趣,自然成绩会一落千丈,这样就更促使他们感觉学习没有意思,还不如去玩游戏以及从事其他的活动,整个高中阶段就开启了“混日子”模式。
02 “对症下药”
1)思想认识要到位
为什么要学习?为谁而学?需要解决哪些学习问题?我可以通过学习得到什么?
思考清楚这些问题,孩子会在学习上产生自我成长的动力。我可以不是最优秀的,但一定要是最自信的。认清自己的优点缺点,找到自己的目标,孩子就会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2)用“心”去感知,去沟通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使父母的一厢情愿。接受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平凡人,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也许没有压力之后。孩子会爆发出枪法的能量。
大人们可以帮助孩子控制好情绪,让孩子的情绪稳定。孩子在面对环境变化、人际关系问题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看待,以健康的身心去好好钻研高中的每一门功课。
孩子到了高中思想已经成熟也很敏感,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要再去说教,从小到大孩子早已听腻了。厌学也有可能是对父母的反抗。父母一定以尊重孩子的态度与之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从而解决厌学问题。
3)定计划、找方法
父母们可以帮助高中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孩子确立短期目标、长期目标。通过这种行为,能够让孩子有规律、有动力地进行学习,不会茫然无措,浪费光阴。
大人们应当指导孩子,对于高中的每门功课要用不同的、合适的方法。例如在学语文、英语,要注意朗读、背诵、记忆,而在学理科科目时就得注重解题思路,多与同学交流解题方法。
4)一切尽在不言中
家长或老师开始根本不提学习的事情,不讲大道理,这些常规套路几乎不起作用。问他喜欢做什么最开心,最有成就感,然后陪他一起打篮球,陪他一起打游戏,陪他一起骑自行车,陪他一起散步,陪他一起谈追星的事情。陪他一周,或者一个月,一个字不提学习,等他主动提及,听他诉苦,听他埋怨,听他哭泣,认真听他倾述,倾听过程中你的身体语言和表情到位,等他已经无话可说,这时你早已备好课,成竹在胸,只讲干货,一二三点到为止,操作性极强。
03 善于自律
1)孩子的厌学情绪,有其内因和外因,外因影响内因,外因通过外因而起作用其中,内因是根本的。自律到了极致,其实毫不费力。但是,开始是痛苦的,肯定不好玩。
2)自由意志是你清醒地选择生活方式,而不是被多巴胺绑架。你看剧、玩游戏、睡懒觉都可以,但是规定自己一小时,一小时到了就能停下来。自律不是说天天学习,完全不干那些享乐的事。
3)实际上,自律的反义词不是懒惰,而是“他律”。为什么有人觉得“自律”会痛苦,比如我要考一证书,谁让我考的?不是我自己,而是我父母、我同学都劝我考证,我就考了。备考的过程我很痛苦,因为我不爱它,跟我没关系;本来我想当一个自由职业者,父母非让我上班,觉得这样稳定……这些都是他律。
所有的他律只是外因,你要是“死猪不怕开水烫”,谁拿你也没办法。那么,等待你的将是,颓废对你的惩罚。
结束语
总之,我们只有找准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剖析心理,立足内因,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地去解决,才能引导并解决好孩子的厌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