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庶是因为婚姻制度造成的。同一个男人的女人既然有妻妾婢伎之分,自然要以规则来区分尊卑贵贱。
妻的地位
嫡者,妻也。妻者,齐也。
所以,妻是与丈夫地位平齐的管理人。
又所谓,家
嫡庶之分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至数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诸侯确立宗法制,讲求的便是嫡长子继承。嫡长子可以完整继承父亲的地位,而其他的儿子只能依次递减继承相对较低的爵位和土地。
这主要是因为要在血缘之中确定尊卑上下,因为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所以子嗣的数量也有很多。怎样合理地进行继承分配便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所以,便出现了嫡长子继承制这种相对合理的继承方式,毕竟平均分配会削弱国家的整体实力而且也不容易操作无法做到真正平均。嫡长子继承制依据的是母亲的身份,有一定的依据,也便于执行。这种制度后来推而广之进入王公贵族和豪门富户之中就成为了嫡庶之分。
在不同的王朝,嫡庶之间的差别不一样,国家有专门的法律规定来处理相关的继承纠纷。比如汉代,嫡长子和其他儿子之间的差别就并不大,西汉皇帝之中只有汉惠帝、汉元帝、汉成帝是嫡长子的身份。在少数民族执政的时期,甚至有可能发生逆转,反倒是幼子更容易继承大宗的财产。比如草原民族中有收继婚的习惯,妻后母、报寡嫂而且盛行抢亲。这样一来,长子很有可能不是丈夫的亲生儿子,很多草原民族的首领就更喜欢幼子来继承自己的草原牛羊。
在一般的普通富户家中,嫡长子的地位是相对崇高而稳定的。无论是民间嫁娶还是财产继承,嫡长子往往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继承权。庶子往往无法拥有自己的房产和田地,仅仅能够获得一定数量的浮财,便要自行出门打拼。这一点在西方也是存在的,二战时期著名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就是英国古老家族马尔巴罗公爵家族他的父亲伦道夫·丘吉尔就是马尔巴罗公爵七世的第三个儿子,无法继承爵位就只能混迹政坛做了一名政治家。可见,庶子的待遇无论中外都是相类似的。
但对于一些顶级家族而言,庶子的出身也不一定一生无望。比如卫青最得宠的时候,汉武帝甚至分封给他还在襁褓中的庶子以爵位。唐高宗时期,为了拉拢长孙无忌,也封了长孙无忌的几个庶子为五品朝散大夫。所以归根结底,嫡庶尊卑虽然分明,家族地位才是王道。
文:经典守望者
欢迎下方讨论,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