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以宋江为主线,那有没有以方腊为主线的小说呢?

对于方腊起义军的故事,可能很多人不熟,麓风轩简单介绍介绍——
01
北宋年间,君昏臣奸,权霸当道,民不聊生。晁盖、宋江等好汉聚义水泊梁山,举旗反宋。其时,方腊、郭震义、方肥等好汉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8 20:38:50

对于方腊起义军的故事,可能很多人不熟,麓风轩简单介绍介绍——

01

北宋年间,君昏臣奸,权霸当道,民不聊生。晁盖、宋江等好汉聚义水泊梁山,举旗反宋。其时,方腊、郭震义、方肥等好汉亦在浙江帮源洞聚众造反,与梁山好汉南北呼应。

《水浒传》中以宋江为首的“梁山集团军”被朝廷招安以后,被当做改造材料,收编纳入宋朝军队当中,作为北宋的国家机器,用于征伐各地的起义军,用今天的话来说就叫“戴罪立功”。

这实际上是朝廷一些当权者(高俅等人)的鬼点子。

一方面可以消弱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势力”,另一方面又可以消灭各地叛军。

这一招,叫做“借刀杀人”,太阴险了!

这样与梁山集团军昔日身处在不同战壕的革命战友,现在就成了梁山军征伐的对象,这其中就有著名的方腊的队伍。

征讨方腊,是梁山军招安以后的重要一役。

02

方腊起义,爆发于北宋末年。

起义的背景不得不交代一下。

当时宋徽宗、蔡京、童贯一伙贪得无厌地压榨人民,赋役繁重。

宋朝的基本税收是田赋,田赋包括了朝廷所有的公田出租收入、私人田产的田赋、城市里私人住宅、店铺和菜园的土地赋。此外还有人头税和各种正常赋税之外的杂变赋。这些田赋连同每年夏秋两次征收的惯例,都自唐末继承而来。

然而到了北宋末年,为了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上述沉重的正赋已经不能满足财政开支了,政府不得不追加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

比如说,和买、折变、支移、头子钱等等,我们现代人光要去弄清楚这些税赋就会让人头大!

可是北宋末年的老百姓就是生活在这样的苛捐杂税当中不堪重负。

03

除了各种苛捐杂税以外,还有雪上加霜的“花石纲”——

宋徽宗继位以后,这位艺术家气质的鸟皇帝治理国家不行,就喜欢字画、园林和奇花异石。奸臣蔡京为逢迎皇帝的爱好,同时自己也捞取好处,专门组建机构搜罗东南的奇花异石运往汴梁。

官府千方百计地探听民家哪里有奇花异石,一旦查实,马上查封。乃至于拆房扒屋,敲诈勒索。人民稍有差错,马上投入监牢。无数中产之家为之倾家荡产。

花石索取到手之后,又要通过水路运往汴京。官府强行征用大量商船和向汴京运粮的漕船。船队沿途骚扰两岸百姓,强使供应差役,人民都是苦不堪言。

花石纲在徽宗朝陆陆续续搜刮了二十多年,成为压死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04

在方腊同志生活的浙江,正是政府征税和花石纲的重灾区。

民众因为残酷的税赋征收和无尽的花石纲扰民,忍耐到达极限。

在实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公元1120年的十月初九,方腊同志装神弄鬼,诈称获得天授的符牒,自称圣公。率领千余人在青溪县起义,临近州县的农民纷纷响应。

义军首先攻下了青溪县,接着攻陷睦州,杀死官兵千余人。而后分兵攻占寿昌、分水、桐庐、遂安等县。不久,又攻打歙州。附近的婺源、绩溪、祁门、黟县等地的官吏纷纷逃亡。

12月29日,起义军攻陷浙江路首府杭州,杀死两浙路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知州赵霆逃走。宋朝在东南的统治几乎瓦解。

方腊起义军势不可挡,威震东南,共攻占六州五十二县,动摇了大宋王朝。

05

以宋江为首的“梁山集团军”此时恰好被派上用场,成了屠杀农民起义军的刽子手。

(当然,这一点是《水浒传》中的写法,实际的历史可能有一些出入。)

“梁山集团军”虽然最终打败了农民起义军,擒住了方腊,但这一战役也成为梁山军的转折点,从此走向没落。

走向没落的原因有两个——

其一,大批梁山英雄在征伐过程中战死,损失极为惨重。征方腊一战梁山英雄战死有59人,其中被方腊手下武将斩杀的有50人左右,基本上剩下一批老弱病残。鲁智深在途中打坐圆寂而死,武松出家六和寺当了真正的和尚。

其二,兔死狗烹。自认为是“好领导”的宋江同志,带领残部收兵以后,虽然表面上受到朝廷的口头嘉奖,但最后免不了被赐毒酒的命运。

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封建官场逃不脱的铁律。

各位看官对《水浒传》较为熟悉,为更多了解方腊起义,也可以看看《南洞北泊》这本书,以作补充。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麓风轩】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