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作者做这首诗的背景。在靖康元年,也就是(公元1126年)金兵南侵,俘虏了当时的宋微宗与宋钦宗,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难”北宋从此结束。
后由赵构在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是宋代才女李清照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是李清照面临国家和家庭双重破败的情况之下。
1、国家:山河破碎,心中悲戚。辽朝灭亡后,金朝即乘胜侵犯北宋,北宋求降。靖康二年(1127)正月,金军先后把宋徽宗、宋钦宗拘留在金营,二月六日金主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为庶人,另立同金朝勾结的原宋朝宰相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徽、钦二位黄帝被掳走之后,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北宋覆亡后,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称帝。靖康耻,痛入心。
2、家庭:战火中流离失所,有家不能回;丈夫赵明诚临阵脱逃,李清照因丈夫的行为感到耻辱。赵明诚只做了一年的江宁知府便因为失职而罢了官。建炎三年二月,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此事被下属察觉,并做了汇报,但赵明诚似乎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也没有指示应对措施。于是下属自行布阵,以防不测。当天夜晚,王亦果然造反,被有所准备的下属成功击败。到天亮时,下属前去找寻赵明诚报告,却发现他早就利用绳子从城墙上逃跑了。
1129年,他们朝着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都没什么话说,气氛比较尴尬。当走到乌江时,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当年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心潮激荡,浮想联翩。面对着浩浩江水,随口就吟诵出了《夏日绝句》。赵明诚站在她身后,听到这首诗之后愧悔难当,也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
此诗端正凝重,直抒胸臆,既是对当年西楚霸王项羽的慨叹,也是对现如今国破家亡的凄然动情。也有对丈夫、国家的不满,不能在危难之时挺直腰身,而是逃离投降,没有当年项羽的大丈夫气概。
她也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