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字有功力,\"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错落有致,苍劲有力, 大小相兼。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收放结合
这个作品是一个草书,书写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整个作品书写基本符合草书的规范,作品较完整,包括落款等各方面,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作品。但是如果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个作品是一个很普通的作品,当然,这个普通是从艺术的专业来分析,跟多少人喜欢没有直接关系,因为我们看到一个现象,比如说某某的楷书在社会上很多很多人欢迎,但是拿到专业里面来看的话,是一文不值的,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呢?因为书法是一门艺术,艺术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容易欣赏到的,即如对普通人来说,中国四大名著,肯定更多人喜欢三国西游和水浒,很多人都看不下去红楼梦一样,因为《红楼梦》深奥,没有打打杀杀,很多人看不下去,也看不懂。这个书法,一是取法不明显。公认的古代最经典的草书大师有张芝、二王、张旭、怀素、黄庭坚、王铎等,从作品看,看不出取法哪一家。第二是衡量书法的高低,关键是看笔法,也就是用笔的丰富性。特别是草书,是书法的最高峰,是各种笔法的大汇总,更加能够体现出用笔的丰富。所谓笔法,就是我们怎么用一支毛笔,通过纸、墨等工具,把字漂亮的写出来。我们中国人大多喜欢含蓄、浑厚、温润、飘逸、奔放、力度、妩媚、流畅等,要把作品达到这个效果,必须懂得用笔、懂得用锋、懂得节奏、懂得锋面变化、懂得用墨、懂得章法组合等等。我们看这个作品第一行: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看上去是龙飞凤舞,其实只是一招,用锋和节奏都没有变化,比如每个笔画的入笔,都是露锋的,也没有形状、方向、动作的变化!一个字内的笔画也缺乏变化,如风光二字,没有提按,没有节奏。这种书写,叫自由书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江湖体。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都是这样的。第二是章法。是一行一行写下来的,也没有艺术上安排想法,就是说哪个长点,哪个短点,哪个地方要夸张,哪里要枯笔……都没有这种考量,是写到哪算哪。我们看历史上最著名的草书,像张旭、怀素、张芝、王庭坚、王铎等等,在这方面是精心营造的。比如王铎,他可能一笔写好几个字,直至枯笔,可能浓墨写一个;他的行轴线,不是一条直线拉下来的,可能有两条,可能有三条,而且都是之字形变化的;他的字的连接处理,除了正常连之外,有时穿插,有时上一字最后一笔作下一字的第一个笔画等,都有艺术的“构图”安排。建议书者及欣赏者,多了解书法史,书法审美原理,这样才能提高书法创作和欣赏水平。当然,青菜萝卜,各人喜欢,你喜欢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