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不相瞒,这个问题极难回答,如果非逼人祭出结果,那定是各有所别。在历史上,就曾有吴道子、顾恺之、赵孟頫、倪赞、赵佶、唐寅、徐渭、朱耷、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等等
实不相瞒,这个问题极难回答,如果非逼人祭出结果,那定是各有所别。在历史上,就曾有吴道子、顾恺之、赵孟頫、倪赞、赵佶、唐寅、徐渭、朱耷、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等等等等被冠之以“最”,但这些千百年方一遇的巨匠,最终居然没有一人被后人“全票通过”,究其原委,其实都是不同时代驿动无休的审美意识所决定的!而之所以难有共识,这还不仅仅是审美不同那么简单。比如在宋代,赵佶就曾言顾恺之乃天下唯一能征服他的人,可当朝有人不敢苟同,非说徽宗才是天下第一也,而且此论调在徽宗死后若干个朝代还留有余音!再比如对吴昌硕的评价,当时其不也是被誉为“古往今来第一人”吗?还有后来的齐白石和张大千,不也是被人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吗?可谁又见过最终的权威定舵“皇榜”呢?
记忆中有这样一个传言,说毛泽东主席曾问过郭沫若相同的问题,郭的回答是三个字:“不好说”,而毛主席则言:“我还是比较喜欢吴道子!”于是郭沫若回应:“主席说的很有道理!”由此可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审美取向,以及不同的“权威发布”都可能影响到一个历史人物的身价及定位。还有,在业内的评定和业外的普观也是有明显差距的,比如有人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世界所谓最权威的评定,可后来业内业外竟没多少人认为该获奖者是世界乃至本国顶级的文学大师!有这样一些实例为佐,我想大伙对实在难以评出一个古今唯一的“标杆式大师”,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古往今来,被誉画坛大师巨匠的实在太多太多,而在我心目当中,能稳稳当当屹立不倒,始始终终未曾变过的“唯一”者,的确还没定下来呢,即便定下来了,也未必与他人一样,就像一千人读《红楼梦》,就有一千个林妹妹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