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这期间他是怎么度过的?

从前晋国有个叫晋献公的姬老爹,六位夫人给他生了五个儿子:嫡妻贾氏无子,从老爸手中“偷来”的齐姜生长子申生;从西戎翟国娶来的姐妹花,姐姐狐季姬生次子重耳,妹妹小戎子生三子夷吾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0 00:50:04

从前晋国有个叫晋献公的姬老爹,六位夫人给他生了五个儿子:嫡妻贾氏无子,从老爸手中“偷来”的齐姜生长子申生;从西戎翟国娶来的姐妹花,姐姐狐季姬生次子重耳,妹妹小戎子生三子夷吾;又从战败国骊戎国打包一对姐妹花,姐姐骊姬生四子奚齐,妹妹少姬生五子卓子。

老婆多了鸡飞狗跳,儿子多了上房拆瓦,九泉下的姬老爹一脸怒容:小王八蛋们,都是你们毁了老子的幸福晚年!

申生:爹啊,我把命都还给您了还不够吗?

重耳:您一个决定让我流浪19年,差点死在外面,讨条活路就这么难吗?

夷吾:您老啥时候学会倒打一耙了?

奚齐、卓子奶声奶气:爹,那个怪叔叔到底为啥要杀我们?

姬老爹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历历往事在心头。

提起晋献公人们只记得他搞散了晋国,几乎忘记了一个事实——晋国的疆土多半是他打下来的。老姬英明神武一辈子,可惜晚节不保,栽在了后宫那点事上。

男人的乐趣在马上和床上,老姬一边征战沙场一边收罗战败国的美女,一不小心收了一个号称“四大红颜祸水”之一的骊姬。骊姬不光生得妖艳,还特别会哄老头开心,更可怕的是她一脑壳子坏水,把老姬头耍得滴溜转。

看着脑瓜越来越不灵光的老姬,骊姬提醒自己要加快步伐,在他还能张嘴说话的时候,赶紧把太子的宝座塞到自己的儿子奚齐屁股下。

重耳31岁那年,他与申生、夷吾一起,被老爸赶出国都戍边。对重耳和夷吾来说这不算啥,就当知识青年下放接受再教育了,可太子戍边闻所未闻。自古太子是储君,是国本,轻易绝不会离开都城半步。太子申生的待遇引起了国人骚动,有大臣直言:申生怕是要失位了。

果然,骊姬长袖善舞,红唇轻启之间,申生背上了毒害君父的罪名。仁爱的申生在百口难辩的情况下,没有选择逃亡,而是以自杀自证清白。

申生的死吓坏了重耳和夷吾,如果不出意外,接下来骊姬的毒牙将咬向他们!哥俩不想坐以待毙,于是鞋底抹油跑了。

那一年重耳42岁,他被父亲派来的杀手勃鞮砍断衣袖翻墙逃跑,从此开始了长达19年的流亡生涯!

重耳逃亡的第一战就是翟国,那里是他母亲的祖国,紧邻晋国,跟随他一起逃亡的就有他的舅舅狐偃。

翟国虽然远不如晋国富有,但作为晋国公子,重耳在那里吃喝不愁美女不缺,活得优哉游哉,而晋国那边则陷进了无休无止的杀戮动荡之中。

晋献公二十六年,即重耳出逃的第四年,老姬先生潇洒地走了,年幼的奚齐当上了晋国国君。可惜晋献公的棺材还没入土,大臣里克就发动叛乱,他在灵堂前袭杀了奚齐。

奚齐死后,大臣们又迎立卓子,里克如法炮制刺杀了卓子,还用皮鞭将骊姬活活抽死!骊姬忙活了十几年,做梦也没想到爬上龙椅之日却是他们母子的忌日。老姬更没想到,自己为美色所诱作出的废长立幼之举,把晋国带进了万劫不复。

里克在连杀两位国君后,派大臣狐毛(狐偃的兄长)到翟国迎接重耳回国即位。没想到重耳连连摆手:俺一个违抗父命逃亡的人,父亲死了都不能尽孝,哪有资格当国君,你们另请贤德吧。

就这样,斗大的馒头掉在了夷吾头上,他在秦国人的支持下,被护送回晋国登基即位,是为晋惠公。

骊姬死了,弟弟登基了,重耳再也没了威胁,他静等着弟弟发来邀请函迎接他回国。这一等就是八年,终于信史来了,重耳的老相识勃鞮,这家伙再次对重耳挥剑就砍!

原来夷吾登基后没有对二哥重耳同病相怜,而是屁股决定脑袋:万一国人投靠二哥,支持他跟我抢龙椅怎么办?不行,得清除隐患!勃鞮,你去出趟差。

当然勃鞮再次失手了,54岁的重耳带领随从逃离翟国,准备投靠东方大国齐国,那里是大哥申生的母国,还有一位纵横天下的牛人齐桓公。

临行前,重耳还“幽默”了一把,他对在翟国新娶的夫人季隗说:“夫人呐,此去征途漫漫,让你苦等我于心不忍,这样吧,你就等我25年,那到时如果我还不回来你就改嫁吧。”

季隗笑了:25年后估计我坟头的树都长老高了,还改嫁个屁,你放心去吧,我会一直等你。

从这一刻开始,重耳才真正体味到什么叫流浪,他们一行数十人一路躲避追兵,根本不敢住店,甚至不敢走大路,风餐露宿,忍饥挨饿,惶惶如丧家之犬。

好容易到达卫国,狗眼看人低的卫文公直接把重耳一行轰出国门,连顿饱饭都吃不上。一行人饥肠辘辘走在旷野,看见几个农人正在地头吃饭,他们厚着脸皮伸过饭碗:行行好,给点吃的呗!

农民斜眼瞟了一眼叫饭花子似的重耳,伸手从地上抓起一捧土扔进他们的饭碗:吃吧,免费的!

活了五十多年的重耳,哪里受过这种气,悲愤交加之下他病倒了。看着奄奄一息的重耳,介子推一咬牙,拔刀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给重耳炖了一碗肉汤。

好不容易才熬到了齐国,齐桓公真是大气,待之以贵宾,还将姜氏之女嫁给了重耳。重耳在齐国美滋滋地活到了59岁,很不幸东道主齐桓公去世了,齐国发生了严重动乱。

随行的赵衰、狐偃眼见重耳“乐不思晋”,万一齐国新国君翻脸,拿重耳当肉票绑送给夷吾咋办?怎奈重耳一想到过去的艰辛,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人生在世享受一时,打死我也不离开齐国!

赵衰等人只好“动粗”,他们将重耳灌醉,装进木箱抬上马车强行离开了齐国。重耳半路醒来,气得发誓要杀了舅舅狐偃吃肉。

在曹国,重耳遭遇曹共公“调戏”,这家伙乘而重耳洗澡时偷窥,说要看看重耳的“骈胁”。骈胁,就是肋骨长成一整块,民间传言重耳是骈胁。顺便说一下重耳的另外两个异像:大耳朵、重瞳子(双眼仁)。

堂堂国君,竟然偷看贵宾洗澡,这种下作的行径让重耳愤怒不已,可见曹共公拿他当送上门来的“新物种”,没有丝毫的尊重。

离开曹国后,一行人又来到宋国。“仁义之君”宋襄公倒是对重耳很优待,可此时的宋襄公刚刚在与楚国的战争中身负重伤而回,连宋国司马都悄悄地递话给狐偃:宋国太弱小,根本帮不了你们,你们赶紧另寻出路吧。

一行人又转道来到楚国,楚成王竟然以诸侯之礼,热情接待了重耳。楚成王还曾经问重耳:将来你如果当上晋国国君,用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抛出了那句著名的“退避三舍”:假如有一天不幸我们在战场上相遇,我会后撤90里(三舍)以示当年之恩。

嚯!这话真霸气,一个流浪汉寄居在人家的屋檐下,就敢说出如此铿锵之言,铮铮傲骨,令人钦佩!

楚国大将子玉一听勃然大怒:这是在挑衅我王啊,大王请杀了他!楚成王一摆手:晋公子贤明,遭受厄运漂流在外,追随者都堪称国器,怎么能杀了他呢?

不久,秦国那边传来消息,秦穆公请重耳入秦,他有意扶立重耳为晋国国君。原来,夷吾即位后不讲信义,数次得罪秦国,后来为了修复关系,夷吾将太子圉送到秦国做人质。此刻夷吾病重,太子圉背盟,扔下夫人怀赢(秦穆公之女)私自逃回晋国当上了国君,太子圉即晋怀公。

夷吾父子俩的忘恩负义,彻底激怒了秦穆公。公元前637年,已经60周岁的重耳被接到秦国,他与秦穆公达成协议,迎娶了侄媳妇怀赢,做好了在秦军护卫下归晋的计划。

第二年春天,重耳在秦军的护送下跨过黄河,晋国人听说重耳回国,根本不做任何抵抗,欢天喜地迎接重耳入城登基即位。可怜晋怀公瞬间成了孤家寡人,只好重走叔叔的“长征路”。不过他的命没叔叔好,半路上就被人干掉了。

重耳颠沛流离19年,终于戴上了王冠,是为晋文公。从这一刻开始,61岁的他拉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晋文霸业。

故事讲完了,不知道您会不会产生疑问:重耳19年的流亡之路,难道仅仅是为了生存?春秋战国流亡的公子非常多,以他们的人脉关系,到异国他乡讨一个富家翁的生活不是难事,偏偏重耳怎么就那么难?

我的结论是,重耳的流亡生涯应该叫“流亡图位之路”,这十九年他绝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企图通过他国力量,夺取晋国国君之位的政治图谋。这才是他屡屡碰壁,不断辗转于各国的原因。

比如楚成王问他将来如何回报,分明是在谈条件。不过重耳一直坚守不出卖晋国利益,所以拿不出好的价码。虽然他为此历尽艰辛,可从长远利益上看,这么做无疑是明智的。

可以对比一下靠出卖国家利益上位的夷吾。夷吾即位后,在兑现诺言上与秦国多次发生摩擦,导致国力遭受严重打击。夷吾就是一面鲜活的镜子,照亮了重耳,也应该警示今天的我们。

那么你可能会问:既然重耳想当国君,当初里克发出邀请他为何拒不接受?

这就涉及到晋国当时的现实状况。晋献公除了扩展地盘外,还做了一件对晋国影响非常深远的事——屠戮公室势力。

按宗法制,晋献公这一支是晋国的庶支,没资格当国君。晋献公的曾祖曲沃桓叔力量太强大,树枝比树干粗,他们这一支祖孙三代人完成了“以庶代嫡”,篡夺了晋国嫡系之位。

为了防止自己也被其他庶系夺位,晋武公和晋献公父子对本家子弟挥动屠刀,将老姬家砍得七零八落。公室势力被消灭干净后,晋国是不是就安生了呢?呵呵,怎么会呢!

公室衰弱,其他的士族力量必然会替补政治真空,于是晋国各大士族集团群雄并起。包括太子申生、重耳和夷吾,各有一派强大的政治力量,比如重耳,他身边就有赵衰、狐毛狐偃兄弟、先轸、魏犨、郗谷等一众士族大家。

因此,晋献公杀申生,绝不是喝了骊姬的迷魂汤那么简单,其中父子间的政治斗争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里克为何敢连杀奚齐、卓子两位国君?因为里克就是“太子党”,他也是赢氏家族的掌门,对付无依无靠的奚齐卓子手到擒拿。

所以,当时的晋国早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重耳虽然有自己的势力,可与夷吾等公子相比,他感觉没有必胜的把握。里克虽然向他发出邀请,可他的主要力量大多不在朝中,贸然回去即位,要么当傀儡,要么当“磨刀石”。

这就是当初重耳不敢回国即位的原因。十九年的流浪期间,晋国的政治形势逐渐清晰,而夷吾的作为也让重耳在朝中得到了更多的支持者,这才是他谋位的胆气所在,也是支撑他花甲之年依旧在奋斗的精神动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