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讲一下什么是闰月?闰月和闰日的机制为什么完全不同?2020年为什么闰的是四月?
由于我国传统使用的是阴阳合历。为了调整阴历纪年和阳历纪年的误差,所以要进行置闰。
阴历纪
我们先讲一下什么是闰月?闰月和闰日的机制为什么完全不同?2020年为什么闰的是四月?
由于我国传统使用的是阴阳合历。为了调整阴历纪年和阳历纪年的误差,所以要进行置闰。
阴历纪年是以一个朔望月的周期为一月的,所以阴历记日非常方便,可以根据月相推日子,根据日子知月相。
因为月亮的运行周期是29.53日,所以太阴历就用大月(30日)和小月(29日)相间的方式来调整(因为那0.06日盈余,所以还会配置连大月),以保证月初必朔,月中必望。
阴历以十二个朔望月为一年的话,是354日或355日,这样会和以太阳回归年(365.24219日)为一年的阳历年有11日左右的误差。所以为了调整这个误差,就要进行至闰,以十九年至七闰的方式。被置闰的那年就会有十三个朔望月。
这样就能完美地保证每个月份既能合于月相的规律,又很好地贴合每年四季和节气。这就是阴阳合历的伟大之处。
而公元历作为纯粹的阳历,其月份与月相无关,所以也不会有这个问题。公元历置闰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太阳回归年——365.24219日里面小数点后面的天数问题,所以四年闰一天差不多就够了。
再进一步问,为什么2020的闰月是闰四月,而不是其他月份?
现在的置闰原则是,如果遇到没有中气的阴历月,那么这个月就被定为前一个月的闰月。
那什么是中气?我们知道,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再细分为十二节和十二中气。其中——
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为节。
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为中气。
(上图皆为阴历月)
2020年的阴历四月是大月,有三十日,含立夏和小满两个节气,其中小满是中气。而四月后面一个月是小月,只有二十九日,但在这二十九日中只包含一个芒种,要到第三十天,也就是后一个月的初一才有中气夏至。那么这个没有中气的月就被置为闰月,即闰四月。
那么,为什么民间有“闰四月,吃树叶”的说法?闰四月会导致“荒年”吗?
没有因果关系。因为农时是跟着阳历走的,所以属于阳历体系的节气可以指导农时,在阳历的体系下,一年二十四节气的时间点是很稳定的,前后相差也就一两天。
但这个说法有它的原因。因为阴历记日方便,看月相就能基本确定今天是几日。农人也是过阴历的。小满所在的四月是青黄不接(陈粮已尽,新粮未熟)的时候,而一般的年岁,芒种是在阴历五月的,到了五月也正好是农事最繁忙,又收又种的阶段。
那现在在阴历的体系下,它多了一个月,感觉上多了一个青黄不接的月。但其实不是,芒种在闰四月,那么闰四月就是收麦子,南方插稻秧、北方种玉米、花生的时候,不必拘泥于五月。若是跟着阳历的节气走,就不会有这个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