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甲骨文主要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了来自河南安阳殷墟的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古老的一种文字,是我们目前见到的最早
甲骨文——商代统治者在行事前,常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既卜之后又在甲骨上刻记卜辞以及和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其文字称甲骨文。甲骨文出土于殷王朝都城遗址,也叫殷墟(今河南安阳小屯村)。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将甲骨文断为商代。1903年,刘鄂编印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铁云藏龟》。1904年,孙诒让写成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研究著作《契文举例》。1908年,罗振玉首先搞清甲骨出土地点,又与王国维考定殷墟是商朝后期的都城。甲骨被发现后,在殷墟进了多次发掘,先后出土共十余万片,都是从盘庚迁殷到纣亡273年间的遗物。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总数大约有四千五百字,已经认识的有二千左右(包括一部分仍有争论的)。其文字结构不仅由独体趋向合体,而且有了大批形声字,是相当进步的一种文字,但多数的笔画和部位尚未定型。在目前可识的汉字中,以甲骨文为最古。甲骨文又称“契文”、“卜辞”、“龟甲文”、“殷虚文字”。建国后,由于陝西周原西周甲骨文的发现,使甲骨文研究范围更为扩大。